黃雀三篇(中)
儒探青弋
——艾春光的青年時代
一
2004年,農曆猴年,對而立之年的艾春光來說,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過去八年的刑警生涯已讓他越來越有偵探的味道——隨時保持著一顆警惕、懷疑的心,遇到什麼事,總試圖說出個“1、2、3……”;跟人聊天,習慣性的一句話就是“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跟同學、朋友告別,“注意安全”成了他的口頭禪!
1月7日夜,艾春光在日記裏寫道:犯罪現場勘查大有可為——
在拜讀高教授等編寫的《犯罪現場勘查技術學》一書時,我的心情迫切而激動。
裏麵的指導思想和提法,像指北針一樣為我理順思路,變混沌為明朗;像去汙劑一樣洗滌了我的思想誤區。可以說,在犯罪現場勘查方麵是大有可為的。
我也在個案中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但總覺得思路不清、過於膚淺!
現在我終於弄明白是因為基礎理論不紮實,同時,接觸新的思維和技術麵窄、不深入,水平也就很難獲得質的突破。
深入、細致研讀該書是目前業務學習之重心所在,很可能讓我“充電”後,能在新的犯罪形勢麵前遊刃有餘。我得加班加點地研讀此書,希望能有所突破。
我的優勢在於我已“入門”,且有八年的犯罪現場勘查的實戰經曆,並且在日常辦案中注意學習和積累。好學的習慣是我能夠脫胎換骨的基礎。加之持久不衰、愈幹愈濃的興趣,良好的外部環境,促使我必須充實自己的技能,去麵對挑戰、獲取成功!
理論紮實就可以為寫作奠定基礎。從目前看,不宜操之過急。
近十年來,桐溪縣在犯罪現場勘查方麵的總結幾乎為零,原始資料積累在九八年前基本空白,這為我開拓這一領域提供了空間。
關鍵是我是否有能力寫得出、寫得好?
大致方案是:起步階段放在個案現場勘查經驗總結方麵;然後逐步拓展到犯罪案件偵辦總結方麵;最後上升到針對新的犯罪問題提出新的破案思路和預防對策。我有信心能夠辦到!
我的命運理當如此——我的興趣在現場,我的事業在偵探。
我的目標是成為一名犯罪現場勘查專家,一名犯罪對策研究學者,一名弱勢群體的保護者。
我要不斷總結經驗,在犯罪現場勘查領域進行創新,在業內成為名副其實的“儒探”!
二《廢井沉冤》
艾春光越來越有些“迷信”,或者說是“職業經曆養就的第六感”。他聽老人們說“左眼跳-財,右眼跳-災”,可他連著幾天左眼皮跳,心裏卻一點都高興不起來,按照以往的慣例——要發大案了,而且極可能是“命案”!
真是“怕鬼有鬼”——
3月2日傍晚,已經是下班時間,妻子打電話來說:
“光,還有個把星期小純表妹就要結婚了,我們今晚約著去看她的新房,順便把禮送一下!你幾點能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