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讀人:曆史規則的現代讀解

讀史使人增智,使人沉醉,但有時也令人迷惑,尤其在一個人被各種“合情合理”的觀念束縛住了的時候。中國的史書,體例之完備、卷帙之浩繁,都可稱舉世無雙,但結果卻是並沒有令中國盡早地跳出那個使人窒息的封建時代,那個在上邊山呼萬歲,下邊莫談國事的時代。讀史的人又多有不同。天子、龍子、龍孫們,按理說這些曆史書就是給他們讀的,因為其中的所有內容,都是為其統治和生活服務的,往往皇帝的本紀之後,並非大臣的列傳,而是嬪妃的生活瑣事、家長裏短。所以即使玩世不恭的天啟皇帝,想來也會捧著史書,去考據書誌裏有關木工技術發展的脈絡吧!將相大員們讀史,是學習怎麼吸取古人的教訓,把官做下去,不,是做上去;而士子秀才們,更把曆史看做打開黃金屋的敲門磚。總之,史書在那個年代和《論語》一樣,屬於工具書的範疇以至有很多現代人不再看曆史了,認為那裏邊都是假話和空話。

其實不然。我們的史書裏邊雖然有很多是假話,但其中還是有撥開這迷霧的要訣的。因為在皇權至上的時代,任何東西如不添加一點假話的色彩,就無法順利進入“進呈禦覽”的程序。也就是說,現代人必須帶著辯證的觀點,掌握破譯秘訣,才能去回眸我們祖先的部分迷離不清的曆史細節。

中國的人口,曆來是世界上最多的,而人海中複雜的人事關係更是蔚為大觀。縱觀其中的關係學,也就是遊戲規則,當然對於每一個有誌在人海裏撲騰一番的人來說,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恰如“中國結”被當作是藝術品一樣,這真是種意義深長的自嘲。而如果在民間,還有“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餘地,但是在官場上就沒有翻盤的時空了。所以說,大凡提到“曆史”層麵上的遊戲規則,實際上是非常要命的東西,因為隻能玩一次的遊戲,其實已經不能再算是遊戲,即使是那些“遊戲人生”的家夥,他們不是也隻能活一輩子麼?

所以,洞悉和掌握這些遊戲中的規則,就顯得比較重要了。但那是對於曆史人物而言的,像馮諼、李泌、曾國藩這些人,就都非常善於在權力、命運的變幻中體會遊戲三味;而韓信、侯君集、袁世凱等人雖然曾經煊赫一時,後來卻在得意狀態下失去了手中的一切。對比他們的文治武功,實在令人迷惑,但解析他們為人的文武之道,卻可以悟出這樣的道理:有地位、有能力的人,不一定最後能夠成事,能夠全身而退;而屈沉下僚的人,也不意味著他不精擅遊戲規則。

這本書裏的主體內容,主要圍繞兩個方麵展開:文,就是保護自己,發展自己:多交朋友,多長本事,多占權力,多留退路,其實每一個不想出家的人,都是要在這些問題上一輩子打轉的(當然也有人還要加上“多找女人’’這一環節);武,就是權威至上,即使自己有槍杆子,也不能目無君上(眼中有無已經是要命的砝碼,更何況心裏),需要賣命打拚的環節。更要多有計算,進退自如,有幹小事成大事的耐心,也要有當“懦夫”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