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關於作者(1 / 1)

諾姆·沃爾科特(Norm Wolcott)

(其實這是諾姆·沃爾科特在寄往古騰堡的項目發言稿中的一篇內容。諾姆提出了亞特蘭蒂斯項目論題,這個曆史悠久而又充滿神秘色彩的史前世界自然是一個人們百說不厭的話題。諾姆稱自己已經征得伊格內修斯·唐納裏本人的同意,在會上作一篇與《亞特蘭蒂斯》同名的發言。下麵就是這篇發言稿中非常有意思的內容。)

我或許是尚能記得參觀過的尼尼格爾——那個坐落於密西西比河岸邊,在明尼蘇達的海斯汀斯木橋下的農莊的為數不多的人中的一個吧。在我印象中,我記得在20世紀30年代,我的父親曾想駕車駛過那座橋,不過他怕那座橋會因承受不住汽車的重量而坍塌,鑒於此,他寧肯和一些教師朋友繞遠路,向南又行進了數英裏才抵達要參觀的古文明遺址。唐納裏曾於19世紀50年代造訪過明尼蘇達,從此便把這個靜謐悠閑的尼尼——格爾小鎮當成了自己閉門靜思的居所。這個小鎮的古怪的日耳曼語名字也許是為了迎合遷徙到南明尼蘇達來的德國移民吧。1856年,一本特意介紹尼尼格爾的方誌史略分別用英文和德文在費城出版。實際上,這座小鎮更像是一個烏托邦式的鄉村;我記得曾經有一幅從空中的鳥瞰圖專門向人們展示小鎮街道的布局,但我已經記不起這街道的名字了,確信無疑的一點就是它們應該是按照字母順序排列的,在每個街頭的拐角處都能看到路標。這裏唯一的房子就是唐納裏的,那是一幢很大的宅第,恰好在我們穿過的那條河流的對麵。它直到唐納裏先生去世(1901年)的30年後,仍舊完好無損地矗立在那裏。

直到現在我還能清楚地記得唐納裏先生那灰色的豬皮手套,高頂禮帽以及他那支有個精致的象牙把的手杖,像雨傘一樣立於休息室的門口。這幢房子很明顯仍保留了它原有的家具布局風格。尼尼格爾因為成為密西西比河上從聖保羅和海斯汀斯到紅翼和弗隆特納克過往商船必經的停泊驛站而大受其利。但好景不長,由於在整個大陸修建了全天候的鐵路線路,小鎮賴以營生的原本獨具特色的優勢也蕩然無存。我相信今天那裏的一切早已物換星移,麵目全非,沒有人會想在自己生活的這塊土地上保存早已滿目瘡痍、飽經風霜的曆史陳跡。(在尼尼格爾的發展史略中,可以輕易找到1932年至1948年間人們曾經試圖拯救唐納裏的故居並將尼尼格爾的周邊建成一個國家公園,但可惜的是,最後均以失敗而結束。)至今在明尼蘇達州曆史協會中有一個專門的網址,其中較為翔實地介紹了唐納裏的作品和相關資料。

當我還在念高中的時候,我就偷偷地從圖書館翻閱了唐納裏的另一部作品《戲劇和碑銘中的隱語》,當時這本書還是人們排斥的不入主流的作品。這本書收錄了許多當時的文學和文藝作品中的行話隱語,甚至一些隻能見諸黃色小報上的奇聞野史,譬如“培根是莎士比亞、格林以及馬洛作品的真正作者”等等。但盡管如此,這本書並沒有被審查部門列為禁書。這也許要惠賜於唐納裏的政治貢獻。但他通過亞特蘭蒂斯的確開創了以後的“偽科學”的寫作風格,並且把它發揮得淋漓盡致,這些作品包括後來的《天地大衝撞》等。同時,它也促使人們對於莎士比亞神話的癡迷追逐——延續了此後的一個多世紀。

至少有一點人們不應對唐納裏過於苛責:《亞特蘭蒂斯》確實是他那個年代的科學作品。隨著謝裏曼在特洛伊和邁錫尼(希臘南部古城)的發現,表明古希臘的神話傳說很有可能就是真實的曆史。那麼,對於柏拉圖描述的亞特蘭蒂斯,我們又該抱有什麼態度呢?隨著現代科學日新月異地飛速發展,誰都無法預測下一個世紀的地質學和人種學又會向人類揭示哪些驚天秘聞。無論如何,雖然唐納裏的訴說有誇張的成分在內,但它確實能引起人們對我們這個星球上那些已經消逝了的文明的興趣。同時也越來越引起學術界諸多專家對它的重視,近來已經有數位從事這方麵研究的博士表示對唐納裏具有濃厚的興趣。也許在將來的某一天,唐納裏對人類所作的不可磨滅的貢獻終將會伴隨重新蕩起的曆史塵埃而煥發出奪目的光彩。

世界飛速發展,如彗星橫掃星空,

今天的科學,值得我們期待。

在我們尚未老朽前,必須學習,

從了解昨天繈褓中的自己開始,隻要我們存在。

所有存在過的文明,都曾偉大;

隻要我們睜開雙眼,從那些沉沒的遺跡中尋找。

古人的文明,就像附著在大洋深處的岩石,

築就了這個世界所有輝煌的根基。

——費什特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