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講述成吉思汗及蒙古帝國的曆史時,曆史學家們的心情大多是十分複雜與矛盾的,因為這段曆史既充滿了趣味性,又充滿了讓人惡心的血腥味;既令人血脈沸騰,又使人毛骨悚然;它既能充分說明曆史的邏輯,又能充分體現曆史的悖論;既能讓人看到人性的偉大,又能讓人看到人性的猥瑣。
而曆史學家們的性格、背景、偏好、分析方法、行文方式等方麵又各不相同,因此,多數讀者在閱讀他們所寫的有關這段曆史的著作時,心情往往會加倍的複雜與矛盾,對曆史學家的判斷有一種無所適從的感覺。
比如,對於成吉思汗的評價,有的曆史學家極盡溢美之詞,甚至將他描述成這樣一個偉人:他在主觀上有著國際主義的情懷,想通過一統天下為蒼生造福。但也有曆史學家認為,成吉思汗是來自地獄的魔鬼,是撒旦派往人間的使者,因為在率軍征伐的過程中,他做了太多滅絕人性的事情,比如屠城。
顯然,這兩種觀點代表著兩個極端。然而不幸的是,往往是極端的觀點更引人注目,更能調動讀者的胃口,也更能影響讀者的判斷。因為習慣於將自己簡單歸類,不少讀者往往願意接受這種“非黑即白”、“立場鮮明”的觀點。而對於那些習慣於質疑、習慣於獨立思考的讀者來說,這些觀點無疑會帶給他們困擾。
為避免給讀者帶來這種困擾,本書無論是在對史實的處理上,還是在觀點的陳述上,都將盡力做到客觀理性。
通過引用有明確出處的史實,運用科學理性的分析方法,本書將回答以下這些讀者最為感興趣的問題:
成吉思汗到底是個怎樣的人?是生來就以天下為己任,還是一個天生殺人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