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括的母親看到他如此狂妄自大又貪婪無度,非常擔憂。於是,她求見趙王,請求趙王不要以趙括為將。趙王問她原因,她說:“我丈夫趙奢活著的時候對國家有功,所以被封為馬服君。雖然我們趙家沒有多餘的錢財,但寒舍中卻不缺乏兵書。我的兒子趙括從小喜歡讀書,而且過目不忘,出口成章。他和他的父親在一起時常討論軍事。無論他父親趙奢怎樣發問,趙括都能引經據典,從容而答。趙括不但沒有被他父親難倒,反而常常駁倒他的父親。可是,他的父親趙奢還是對他很擔心,認為他隻是紙上談兵,沒有真正帶兵攻城的本事。我就私下裏問我丈夫趙奢是什麼原因,他說:‘戰事一旦開始將十分殘酷,而且危險重重,變幻難測,豈能是隻讀幾本兵書就能全部能了解的。趙括口出狂言,把戰爭當作兒戲。知子莫若父,一旦趙國開戰,不用趙括還好,如果不幸讓趙括為將,那將是趙國的災難。’先夫在臨終前曾再三告誡我,臣妾豈敢隱瞞不報呢。現在事關趙國的存亡,還是希望大王能夠三思而後行,不用趙括為將。”趙王本來就對軍事不甚了解,自然也沒有在意趙奢的遺言,所以對趙夫人的話感到很反感,就拒絕了她的勸告。

趙國夫人擔心國事,又非常氣惱兒子趙括的作為,就又勸趙王說:“我丈夫趙奢活著的時候,每次奉命出征,都會同三軍將士同甘共苦。趙王所賞賜的錢財,從來沒有自己獨享過,而是全部用來犒勞部下。他一旦接到軍令,就專心軍事,對家裏的事情從不過問。所以,趙奢一生為將家裏卻並沒有多餘的財物。現在趙括的所作所為正好與他的父親相反,趙王所有的賞賜他都全部收入私囊,每天四處打聽哪裏有良田美宅,對於將士的死活卻全然不顧。派這樣的人去帶兵打仗,怎能同將士們為國分憂呢?將士們不肯為其賣命,又怎麼能擊敗強秦的軍隊呢?”趙夫人拿趙括的作風與他的父親對比向趙王陳述趙括不可用,但趙王仍然不聽勸告。到此,趙夫人失去了信心,為了將來能讓自己和家族的親人不受到牽連,最後她對趙王說:“趙王既然不聽臣妾的勸告,堅持以趙括為將,這是趙王您自己的事情了,與老婦人毫不相幹。我今天有言在先,您以趙括為將無論勝負都與我們全家無關。如果取勝,我們也不要您的賞賜,但如果不幸戰敗,請允許我們全家不受株連。”趙王當場答應了她的請求。後來,趙括在長平戰敗,趙括的母親因為有言在先而獲免。

趙王以趙括為將,藺相如是怎樣勸阻他的?

趙王以趙括為將的事,傳到了病重在床的藺相如那裏,他非常吃驚趕緊帶病上朝,勸阻趙王說:“大王隻憑虛名以趙括為將,就像將琴瑟上的調弦柱用膠固定死一樣,琴弦沒有辦法調節變化,這把琴便徒有琴瑟之名卻沒有辦法演奏了。趙括確實是閱讀兵書的高手,但是他不懂如何靈活運用這些兵法,隻會死讀兵書。讀兵書和用兵打仗是兩碼事,大王千萬不能用趙括來取代廉將軍啊!”趙王不肯接受藺相如的勸告,仍堅持用趙括為將代替廉頗。由此,趙王也把趙國推向了覆滅的絕境。

大開眼界

長平之戰,秦國大將白起率軍戰勝趙國大軍,司馬遷曾評價白起的功勳超過西周開國功臣周公姬旦、召公姬奭和薑太公呂望。這是對白起一生的最高評價。但是,他在戰勝趙軍後以欺詐的手段坑殺趙國40萬投降的士兵,也受到後世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