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成長(2 / 2)

在煉體上,曾旭五人的的武學招式均已各有所成,但限於內力修煉時間太短,內力反而成了他們實力增進的掣肘。

在煉體修為上,陳潛一年中少有修煉九星淬身訣,把時間用來勤練各門武學。其中易經鍛骨篇已經練成,之後的修煉效果的確比起前好了許多,隻可惜這門功法之後就沒用了。獅吼功、七傷拳、降龍十八掌和九陰真經上的武功均已練到了先天境界的極致,隻等修為的增漲而隨之提高。一陽指到了二品之境,除了日之精還未采集外,其他各種精氣均在緩慢增長,威力與日俱增。乾坤大挪移卡在了最後一層,就差悟通陰陽之道,破開晉級神通境的瓶頸。金剛不壞神功一直在穩步提升,結合巫訣、九陽神功等增進肉身的功法,現在陳潛的肉身強度足以免疫極品法器的傷害。至於劍法,可以說是到了進無可進的地步,再進一步就是悟道了。內功上,九陽神功已經到了最後一步,隻差打通玄關徹底圓滿,而這一步對陳潛而言手到擒來。

當然,這一年中陳潛也有得到其他眾多的頂級功法,隻不過大多對他而言已無幫助,隻是取其中有用的部分來完善他的一身所學。就實力而言,除了功力不足外,陳潛各方麵都已經到了先天極致,自稱為武學宗師也絲毫不為過,已經不用畏懼任何神通境以下的人物了。

除此之外,六人另一隱形的收獲便是心境上的提升。都說紅塵是最佳的磨礪心境的地方,在這些故事中,陳潛有很熟悉的,也有絲毫不知的,交織著不同的愛恨情仇,六人的心境也有了極大的提高。不同於其他埋頭苦修的修士,六人有了這些豐富的經曆,將來隻要悟通一絲法則之力,修為又足夠,通往更高境界的大路將暢通無阻。

對修道之人而言,修為、境界和心境,三者缺一不可。修為直接代表了修士的實力強弱,境界保證了修士能夠完全駕馭自身的修為,而心境不足的人,容易滋生心魔,危及修士的生命和阻礙修為的提升。

閑暇之餘,陳潛常常閱讀到手的諸多佛道典籍,細細領悟其中的奧妙,對修煉的各個境界有了不小的理解,繼而提升了自身的境界。境界的提升使得陳潛晉級神通境和金丹期前將毫無障礙,隻待又足夠的時間和適當的修煉環境,很快便能迅速修煉到築基圓滿和先天圓滿的境界。

這其中發生了一件讓陳潛始料不及的事。在參悟多本佛家典籍和高僧手劄後,陳潛竟然不由自主的吸收了大量靈氣,這股靈氣並未進入下丹田,而是進入雙眉之間的印堂穴,從而開辟了上丹田,凝聚成了一團綠豆大的光團。這股能量增長的極為緩慢,而且隻在陳潛參悟佛理隻是才會增長,在陳潛查閱佛家典籍之後,他才知道光團竟是佛修獨有的佛力。

人體有三大丹田,分別是位於肚臍下三寸關元穴的下丹田,位於兩乳之間膻中穴的中丹田和位於眉心的上丹田。上丹田本是藏神之所,即修士所說的識海,是主管意識活動的神經中樞所在。佛門本就注重精神的修煉,認為肉身不過是臭皮囊,隨時可以丟棄,故而其修煉的是上丹田。而道家修煉則是下丹田,認為下丹田是練功誘導得氣的主要部位,無論是煉氣還是煉體,其能量均鍛煉、彙聚、存儲於此,故而稱下丹田為“性命之祖,生氣之源”。至於中丹田,典籍中少有提到,陳潛也沒遇到過專門修煉此丹田的功法。

進入內視,上丹田中一片混沌,中央處存在一團散發著瑩瑩白光的透明能量,這正是陳潛的精神識海。煉體士的神識雖然遠比練氣士弱小,但以陳潛目前煉氣圓滿和初入先天的境界,神識之力比一般的築基初期修士還要強大幾分。

識海上方,一團光明弘大的能量團猶如太陽般高懸,讓陳潛無時不刻的趕到神清氣爽,靈台清明。

“無形插柳柳成蔭,本也沒把算修佛,卻無意中成為佛修!雖然目前總體實在是少了點,根本派不上用場,但用來退避心魔,穩定心境就足以了。”感受著這股幾乎毫無攻擊性的能量,陳潛也隻能自我安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