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1 / 1)

眉山,華夏境內五大名山之一,樹木茂盛,奇石嶙峋,巍然傲立於晉國境內。山間一座精致的竹舍,潔淨的院內,一位五十餘歲的老者正斜倚在一把竹椅之上,輕撚著頜下花白的長髯,臉上滿是笑意地看著遠處。

遠處,茂密的林間,一個輕靈的影子在樹間縱越,快逾靈猿。

長髯老者自號“四海客”,蓋因老者生性灑脫自然,無意世間名利,終日寄情於山水之間,曾立誓遊遍華夏大好河山。

“四海客”今年五十餘歲,一身武學深不可測,收徒五人,大弟子、二弟子和四弟子均從軍入仕,三弟子繼承家業,協助父親打理幫中事宜,現“四海客”身邊僅餘這位五弟子,年僅十二歲的劉響。

去年,“四海客”攜劉響來到眉山,眉山的險峻清奇令“四海客”流連忘返,遂在山中結廬,準備多住些時日,同時也借助眉山的奇詭山勢,提高劉響的輕功。

“師傅。”一道身影迅疾奔回,輕巧地落在“四海客”身前。

少年劉響身高不足五尺,一副微黑的麵龐,一雙不大的眼睛滴流亂轉,一看就是一個生性跳脫,頑皮不羈的孩子,劉響捧著一把野果子,“師傅,吃點兒紅果,可水靈了。”

“四海客”愛憐地看了看劉響,從徒兒手中拈起幾顆紅果,放在嘴裏,“響兒,今天的拳練了嗎?”

“嗯,練了,您看。”劉響說著,伸出雙拳,小小的拳頭並無在他這個年歲應有的稚嫩,凸起的關節上遍是厚厚的繭子,上麵還帶有與樹木撞擊而留下的汙漬。

從幼時開始跟“四海客”習武,“四海客”除了每日用藥物為他伐筋洗髓,便是教他輕功與拳法,至於兵器一項,隻是教他粗粗涉獵即可,也就是說,劉響的強項就是輕功和拳法。

“四海客”教授徒弟是因人而異,大弟子生性沉穩剛毅,“四海客”就傳他刀法;二弟子生性剛烈,就傳他棍法;三弟子性格瀟灑輕靈,就傳他劍法;四弟子是女弟子,性格柔中帶剛,便學的是雙手刀法。而劉響,性格複雜,比較跳脫,“四海客”就傳了他“古洞拳”法,拳法講的是內外結合,剛柔並濟,另外,結合劉響身體輕靈的特點,又傳了他“穿林燕”的輕功身法。

“響兒,你想什麼呢?”“四海客”見徒兒不時望向山外,心知其意,也不說破,隻是笑眯眯地問。

“師傅,我在想,我二哥他們應該快打下來了吧?”

劉響口中的二哥是大燕國的軍中大將,此時正跟隨大燕國大皇子攻打晉國國都晉陽,距眉山很近,也就五、六十裏。

“是啊,應該快了,唉!”“四海客”長歎一聲,“以晉國現在的國力,挺到現在也是不易了。”

“師傅,您這是什麼意思,難道晉國以前很強嗎?”

“當然,”“四海客”手撚長髯,陷入了回憶當中,“三百年前,胡人入主華夏,視漢人為最低等人物,鞭策驅使,如待豬狗。直到出了一個大英雄,揭竿而起,大撒“殺胡令”,經過十餘年的征戰,將胡人趕出了華夏,建立了大華,分封諸侯,可僅百餘年的時間,到了大英雄孫子這一輩,就開始內鬥不止,燕、晉、魏、梁、楚在當時都是雄霸一方的諸侯國,沒想到,才二百年,就落到了現在這般光景。”

劉響在一邊饒有興致地聽著,插口問道:“師傅,那大英雄的後人現在還有嗎?”

“四海客”撚弄長髯的手頓了頓,意味深長地道:“也許有,也許沒有,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當年華夏一統的局麵……”

一老一少都不說話了,都同時將目光轉向了山外,那裏,是兩軍廝殺的戰場;那裏,是國與國的對撞;那裏,是人命如芥的修羅場。

“四海客”的目光裏是深深的追憶和緬懷,而劉響的目光裏則是濃濃的期盼與向往。

“師傅,我想……”劉響望著山外,喃喃地道:“我想和二哥一樣,到戰場殺敵。”

“殺敵,殺敵,”“四海客”也是目光不變,低語兩句,而後語氣緩慢而堅定:“誰是敵?三百年前都是一家兄弟,都是在戰場上可以把命交給對方的親兄弟,響兒,你記住,我們的敵人隻有一個,那就是華夏境外的胡蠻,這些胡蠻日日夜夜盯著我們華夏的大好河山,我們現在這般內鬥,可不正稱了他們的心意,等我們鬥得差不多了,他們就會再次入侵,再一次隨心所欲地奴役我們華夏人。響兒,你哥你姐他們我沒有攔著,是因為他們已經長大,心中自有大義存在,而你還小,你現在要做的就是練就一身好本領,深明大義之所在,將來有一天,國戰一旦興起,我希望你能義無反顧地投身其中,方不負為師對你的期盼。”

劉響收回目光,望向師傅,小拳緊握,鄭重其事道:“徒兒記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