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始元年,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後,天地開辟。盤古垂死化身,氣成風雲,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嶽,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裏,肌肉為田土,發髭為星辰,皮毛為草木,齒骨為金石,精髓為珠玉,汗流為雨澤,身之諸蟲,因風所感,化為黎氓。之後,女媧造人,牲畜,野獸等生靈以全世界。
歲月匆匆,不知凡幾?
瑤山一水虺,修行千年,化為應龍,有通天徹地之能。夙願得償,未免忘形。天帝得知有惡龍在南方興風作浪,派遣水神共工與火神祝融二神前去捉拿。應龍逃往不周山,尋得上古燭龍庇護。不周山乃是天柱立處(注釋1),不可起兵興戈。遂,天帝命善彈琴曲的太子長琴前往助陣。待太子長琴撫琴騙得燭龍入眠,二神再行捉拿之事。
行事緊要關頭,太子長琴忽覺,此應龍乃是自己在瑤山撫琴時結交的摯友——水虺慳臾,於是停了撫琴。
燭龍警醒,大怒,與水火二神大戰不周山。終導致天柱傾塌,天河倒灌,天地幾近覆滅。(注釋2)
女媧感天地危機,煉製五彩神石以補天。
且說這煉製五彩石,需以混沌之氣為主,輔以不周山金剛之石,融入女媧氣血,方可煉成。(注釋3)
再說這混沌之氣。混沌分陰陽,陰陽生萬物。煉製五彩石需盡用氣運,氣福,氣壽,氣祿,氣靈等五清氣。那麼與之對立的五濁氣,該如何處理?
女媧深知,放任此濁氣自行遊走,未免遺禍人間。遂,以同樣手段煉製了一塊五濁石。命馱負不周山擎天柱的龜神玄武踩在腳下,以青天之力進行鎮壓。(注釋4)
五濁石不甘被囚,終日掙紮,不周山常年雷霆大作,聲震青宵。
忽一日,電閃雷鳴,天崩地裂,沙石飛濺,不周山崩壞一角。五濁石掙脫逃走。
這五濁石逃到九黎部落,化生為人。麵如牛首,背生雙翅,名喚蚩尤。蚩尤力大無窮,驍勇善戰,被奉為兵主戰神,成為部落首領。他帶領九黎氏族部落在中原一帶興農耕、冶銅鐵、製五兵、創百藝、明天道、理教化,為華夏早期文明做出傑出貢獻。
然,蚩尤好戰,先伐炎帝神農氏,再戰黃帝軒轅氏,最後敗於黃帝之手。
傳說蚩尤與黃帝一站,隻殺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蚩尤勇武過人,刀槍不入,黃帝不能力敵,請天神相助也未得勢。後有赤水女子獻帶坐騎應龍慳臾前來相助,方大敗蚩尤。(注釋5)
黃帝斬蚩尤於逐鹿山。其首離體,化為凶獸饕餮,狂嘯而去。眾天神恐為災禍,紛紛相逐。女媧現身攔住眾天神道:“混沌本有靈,生盤古正身,可孕育萬物。五濁為其凶,不死不滅。今,凶氣離去,四濁再難為害,就由它去吧。”眾天神作罷。
女媧施法將剩餘四濁一一分離,分別讓四大聖獸進行鎮壓。相傳這四大聖獸都有通天徹地之能,且皆是守護世界的瑞獸。它們分別是東方水屬,守護定海神珍鐵的青龍;南方火屬,守護金烏的朱雀;西方金屬,守護月宮的白虎;北方土屬,背負天柱的玄武。眾天神稱賀:“如此當保萬事平安。”
時光荏苒,彈指又過兩千年。
當年逃離的凶獸饕餮在世間遊蕩。偶經傲來國,於花果山臨海處發現一塊石頭,便安頓了下來。這便是女媧當年補天遺落的一塊補天石,又名五彩石。這五彩石有五清孕靈,受天真地秀,日月精華,感之既久,內育仙胎。一日迸裂,化為石猴。這石猴,便是後世人皆知的齊天大聖孫悟空了。
悟空知曉,未化身時,饕餮常伴左右,護己周全。不以之為凶獸,拜為兄長。兄弟二人在花果山過地神仙日子,好不快活。
忽一日,悟空的猴子猴孫中,一老猴壽盡斃命,眾猴皆驚。悟空問兄長饕餮長壽秘法,饕餮勸悟空去海外修法:“賢弟此言,乃道心開發。周天之內,五仙五蟲(注釋6),唯有仙、聖、佛不歸閻王管。可躲過輪回,不生不滅,與天地山川齊壽。”悟空問:“此三者所在何處?”饕餮道:“閻浮世界之中,仙山洞府之內。”悟空聞之,滿心歡喜:“我明日就下山,雲遊海角,遠涉天涯,務必訪此三者,學個長生不老的法兒,躲過閻王之難。”(注釋7)
饕餮乃凶獸出身,不為世俗所容,恐誤了兄弟前程,便讓悟空隻身前往。悟空曆經千難萬險,終得償所願,拜入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準提道人門下。
一晃又十年,悟空前七年,砍柴挑水,種樹養花,學習人道。後三載,一日偶聽師尊妙音,喜不自勝,手舞足蹈,師尊歡喜悟空通明,方始傳授道法。如此三載,悟空修行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