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1 / 2)

前言

從現代穿越過來的薑明來到了一個和春秋戰國時期極為相似的又不相似的異世界,這裏有春秋五霸卻還有戰國七雄,這裏有周武王卻也有周幽王,這兒還有那完成一統的始皇嬴政。這裏還有修仙者,國戰,修仙,權謀,在本書中將會得到淋漓精致的體現。我相信,這是一本前人從來沒有嚐試過的小說,把曆史和修仙完美的結合起來,這無疑添加了我創作的難度,但是我熱愛創作,我相信我會拿出最好的狀態來完成這本書。

————一個新手作者的話

以下是關於春秋戰國時期的一些曆史,大家可以直接看正文

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東周在戰國後期(前256年)被秦國所滅,所以春秋戰國時代在時間上並不全然包含在東周王朝裏麵。西周時期,周天子保持著天下共主的威權。平王東遷以後,東周開始,周室開始衰微,隻保有天下共主的名義,而無實際的控製能力。中原各國也因社會經濟條件不同,大國間爭奪霸主的局麵出現了,各國的兼並與爭霸促成了各個地區的統一。因此,東周時期的社會大動蕩,為全國性的統一準備了條件。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前403年),是東周的一個重要時期。

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群雄紛爭,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一說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夫差、越王勾踐)。

春秋時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訂《春秋》而得名。這部書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曆史,共二百四十二年。後史學家為了方便起見,一般從周平王元年(前770年)東周立國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或四十四年(前476年)為止(也有學者認為應到《左傳》記載之終(前468年)、三家滅智(前453年)或三家分晉(前403年)),稱為“春秋時期”。春秋時期之後是戰國時期。

據史書記載,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間,有三十六名君主被臣下或敵國殺,五十二個諸侯國被滅。。有大小戰事四百八十多起,諸侯的朝聘和盟會四百五十餘次。魯國朝王三次,聘周四次。

戰國(前476年,一說前453年或前403年~前221年),是中國曆史上東周的後半期(秦統一中原前),這一時期各國混戰不休,故被後世稱之為“戰國”,東周在戰國後期(前256年)即已被秦國滅亡,所以戰國時代在時間上並不全然包含在東周王朝裏麵,公元前334年徐州相王、公元前323年五國相王後各大諸侯紛紛僭越稱王(吳、越、楚三國春秋時代已稱王),周王權威進一步受損。

戰國時代及之前的春秋時代,都是後世史家對東周這段曆史時期的再次劃分,“戰國”一名取自於西漢劉向所編注的《戰國策》。隨著時間的發展,這種觀點得到了其支持者的完善和補充。在前403年之前發生的重大曆史事件,有前473年越王勾踐滅吳,和前403年三家分晉。目前,《史記》的觀點因包括了如上重要的曆史事件而得到多數采納。而在戰國時期的結束是在秦統一中國(前221年),參見秦統一中國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