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參考文獻(1 / 3)

(一)基本史料

[1][元]脫脫等:《宋史》,中華書局1985年版。

[2][清]徐鬆:《宋會要輯稿》,中華書局1957年版。

[3][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中華書局1974年版。

[4][清]黃宗羲原著、全祖望補修:《宋元學案》,中華書局1986年版。

[5][宋]黎靖德:《朱子語類》,中華書局1986年版。

[6][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中華書局1981年版。

[7][宋]蘇軾:《東坡誌林》,中華書局1981年版。

[8][宋]邵伯溫:《邵氏聞見錄》,中華書局1983年版。

[9][宋]程顥、程頤:《二程集》,中華書局1981年版。

[10][宋]王銍:《默記》,中華書局1981年版。

[11][宋]陸九淵:《陸九淵集》,中華書局1980年版。

[12]左丘明:《左傳·昭公十七年》,嶽麓書社1988年版。

[13]王充:《論衡·別通》。

[14]《晉書·世祖武帝紀》。

[15]《觀堂集林》卷四,《漢魏博士考》。

[16]沈括:《夢溪筆談》卷一八《技藝》,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17]張載:《張載集》附錄《呂大臨橫渠先生行狀》,中華書局1978年版。

[18]呂祖謙:《曆代製度詳說》卷十,《屯田》。

[19]王昶:《金石萃編》卷一三四,《京兆府小學規》至和元年四月。

[20]朱熹:《禦定小學集注·原序》。

[21]朱熹:《大學章句·序》。

[22]《嘉定赤城誌》卷三七《仙居陳密學襄勸學文》,宋元地方誌叢書本。

[23]趙華富:《徽州宗族研究》,第456頁。

[24]洪邁:《容齋筆記》。

[25]《至順鎮江誌》卷一一《學校》,宋元地方誌叢書本。

[26]《鄭氏規範》,《叢書集成初編》本。

[27]朱熹:《家禮·序》。

[28]《周易程氏傳》卷三《家人》。

[29]《萬曆新昌縣誌》卷一一《鄉賢誌·義行》,天一閣藏明代方誌選刊本。

[30]黃庭堅:《山穀別籍》卷九《青陽希古墓銘》。

[31]引自同治《奉新縣誌·甘竹胡氏十修家譜》。

[32]邵雍:《擊壤集》卷一八,《盛衰吟》。

[33]朱熹:《四書集注·大學章句》,長沙嶽麓書社1987年版,第6頁。

[34]朱熹:《失文公政訓》,《叢書集成新編》第30冊,第659頁。

[35]包拯:《包孝肅公家訓》《能改齋漫錄》卷一四《四庫全書》,第850冊,767頁。

[36]《河南程氏遺書》卷一八。

[37]《高牟傳》。

[38]《順昌縣誌》卷六。

[39]《福州通誌》卷六二。

[40]《崇安縣新誌》卷二五。

[41]《魏了翁傳》。

[42]《劉清之傳》。

[43]《劉勉之傳》。

[44]《龍溪縣誌》卷一五。

[45]《延平府誌》卷三零。

[46]《與歐陽公書》,《蘇舜欽集·拾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47]《周啟明傳》。

[48]《王逢傳》。

[49]張師正:《倦遊雜錄》,周輝:《清波雜誌》卷九。

[50]周密:《齊東野語》卷一、一四。

[51]朱牟:《曲洧舊聞》卷六。

[52]歐陽修:《歐陽永叔集·居士外集·卷八》,《州名急就章並序·國學基本叢書本》。

[53][宋]陳摶:《心相編》中國古代蒙書精粹,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69頁。

[54]王禹偁:《小畜集》卷二零《孟水部詩集序》四庫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55]洛陽市誌編纂委員會總編輯室編:《洛陽市誌通訊》1982年第3期,第53頁。

[56]《五燈會元》。

[57]《象山先生全集》卷三五,《語錄》。

[58]《象山全集》卷三二。

[59]《象山全集·語錄》。

[60]《陽明全集·傳習錄》。

[61]張載:《橫渠易說·上經·蒙》,中華書局1978年版。

[62]朱熹:《四書章句集注》。

[63]朱熹:《讀書之要》。

[64]《葉適集·習學記言》。

[65]《宋名臣言行錄》。

[66]《宋史·宋庠傳附宋祁》。

[67]《朱子語錄》卷七。

[68]《孟子·公孫醜上》。

[69]《橫渠理窟·大學原》。

[70]《橫渠語錄》。

[71]《正蒙·中正篇》。

[72]《性理拾遺》。

[73]《橫渠易說·係辭上》。

[74]《朱子語錄·卷十三》。

[75]《伊川語錄》。

[76]《宋元學案·明道學案》。

[77]《北溪字義》。

[78]《晦庵文集》卷七四《筆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