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掌握脊髓疾病的主要臨床特點和主要的護理診斷、護理措施。
2.熟悉脊髓疾病的診治要點。
3.了解急性脊髓炎、脊髓壓迫症的病因和發病機製。
一、概述
脊髓是腦幹向下的延伸部分,上端與延髓相連,下端以終絲終止於第一尾椎的骨膜,成人脊髓全長40~45 cm,相當於椎管長度的2/3。因此,脊髓節段的位置比相應的脊椎高。頸髓節段比頸椎高1節椎骨,上中胸髓節段比相應胸椎高2節椎骨,下胸髓則高3節椎骨,腰髓相當於胸10~12水平,骶髓相當於胸12和腰1水平。此種關係對判斷脊髓病變與X線照片所見椎骨的位置有重要意義。
脊髓由三層結締組織的被膜所包圍,由內向外依次為軟膜、蛛網膜和硬膜。軟膜與蛛網膜之間的腔隙充滿腦脊液,稱為蛛網膜下腔,蛛網膜與硬膜之間為硬膜下腔。
在脊髓的橫斷麵上,中央區為神經細胞核團組成的灰質,呈蝴蝶形或“H”形,外周則為上、下行傳導束組成的白質。灰質中心有中央管,中央管前方為前聯合,後方為後聯合。中央管兩翼分為前、後角,運動神經元居前角,後角為感覺神經二級神經元集中處。脊神經前、後根,腹裂溝,背正中裂將白質分為前索、側索和後索。後索主要為上行纖維,傳遞本體感覺、觸覺的信息至大腦和腦幹;前索主要為下行纖維,傳遞精細運動的神經衝動,從中樞至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以及骨骼肌;側索的上行纖維傳遞痛、溫、觸覺至丘腦,其下行纖維傳遞大腦皮質運動區的衝動至其所組成的錐體束的纖維以及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
脊髓自上而下共有31對脊神經,頸段8對,胸段12對,腰段5對,骶段5對,尾段1對。脊髓亦分成31個節段,但其表麵無節段界限。脊髓有2個膨大,稱頸膨大和腰膨大。頸膨大為頸5至胸2發出神經根支配上肢;腰膨大為腰1至骶2,發出神經根支配下肢。
脊髓損害的臨床表現為三大主要症狀,運動障礙、感覺障礙和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由於脊髓灰白質的結構功能特征,組成了不同部位脊髓損害的特征表現。
1.脊髓節段性損害
(1) 脊髓前角病變表現為前角細胞支配的相應節段的骨骼肌下運動神經元性癱瘓,無感覺障礙。單純前角損害見於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症)、運動神經元病等。慢性進行性病變早期,受累肌肉中可見肌束顫動,這是由於尚未破壞的運動神經元受病變刺激的結果。
(2) 脊髓後角的病變產生同側皮膚節段性痛覺、溫度覺消失或減退,但觸覺及深感覺仍保留(分離性感覺障礙),因傳遞識別性觸覺和深感覺的纖維不經後角而直接進入脊髓的後索。單純的後角損害常見於脊髓空洞症。
(3) 脊髓灰質前連合病變脊髓灰質前連合損害後,雙側脊髓丘腦束的交叉纖維被破壞,臨床表現為雙側對稱性節段性痛覺、溫度覺障礙,但觸覺和深感覺仍保留,見於脊髓空洞症、髓內腫瘤及脊髓血腫等。
2.傳導束損害
(1) 後索損害病變以下出現同側深感覺缺失和觸覺減退,病側腱反射減弱或消失以及出現感覺性共濟失調,見於脊髓癆。
(2) 脊髓丘腦束損害當一側脊髓丘腦束損害時出現損害平麵以下對側皮膚痛覺、溫度覺減退或缺失,觸覺及深感覺仍保留。
(3) 皮質脊髓束損害損害平麵以下出現同側上運動神經元性癱瘓,見於運動神經元病,如原發性側索硬化症。
(4) 脊髓半側損害出現同側相應節段的根性疼痛及感覺過敏區,同時損害平麵以下同側上運動神經元性癱瘓及深感覺缺失,對側痛覺、溫度覺缺失,稱為脊髓半切綜合征,見於早期脊髓壓迫症。
(5) 脊髓橫貫損害損害平麵以下各種感覺缺失,上運動神經元性癱瘓、尿便障礙、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等。脊髓嚴重橫貫損傷(如急性脊髓炎和脊髓外傷)急性期常常出現脊髓休克(斷聯休克)症狀,表現為損害平麵以下呈弛緩性癱瘓。腱反射消失,肌張力低,病理反射不能引出和尿瀦留。一般持續2~4周後逐漸轉為上運動神經元性癱瘓,表現為腱反射亢進,肌張力增高,病理反射陽性及反射性排尿等。休克期越長,預後越差。
二、急性脊髓炎
急性脊髓炎(acute myelitis)為脊髓白質脫髓鞘或壞死所致的急性脊髓橫貫性損害。常在感染後或疫苗接種後發病,表現為病變水平以下肢體運動障礙、各種感覺缺失以及自主神經功能障礙。若脊髓內有兩個以上散在病灶,稱為播散性脊髓炎;當病變迅速上升波及高頸段脊髓或延髓時,稱為上升性脊髓炎。
【病因及發病機製】本病確切的病因未明,多數為病毒感染或接種疫苗後引起的機體自身免疫反應。脊髓血管缺血和病毒感染後,抗病毒抗體所形成的免疫複合物在脊髓血管內沉積也可能是本病的發病原因。
脊髓全長均可累及,但以胸3~5節段最多見,因為此段脊髓供血較差而易發生。其次為頸段和腰段,骶段少見。肉眼觀察脊髓可見病變部位軟膜充血或有炎性滲出物,脊髓腫脹,嚴重者質地變軟。切麵可見白質與灰質分界不清,有點狀出血。
鏡檢可見軟膜和脊髓血管擴張、充血、血管周圍以淋巴細胞和漿細胞為主的浸潤和水腫,灰質內神經細胞腫脹,尼氏小體溶解,甚至細胞溶解消失。白質內髓鞘脫失,軸突變性,大量吞噬細胞和膠質細胞增生。脊髓嚴重破壞時,可軟化形成空腔。
【臨床特點】
1.症狀病前數日或1~2周常有上呼吸道或腸道感染病史、疫苗接種史,或有受涼、過勞、負重、扭傷等誘因。本病發病急驟,可以在數小時至1~2日內出現完全性截癱。部分患者在發病前有背部疼痛、束帶感、肢體麻木、無力等先驅症狀,並於數日至十幾日後逐漸發展至全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