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民國三傑”的老二(2 / 3)

這時的黎元洪,之所以還是采取一種不與革命軍合作的態度,主要還是顧及瑞澂的海軍大炮。黎元洪是海軍出生,深知戰艦炮火的威力。殊不知,很好的戰艦到了瑞澂這種無能之輩手上,也發揮不了什麼威力。1911年10月13日晨,革命軍炮隊與瑞澂的楚豫等三艦進行水陸炮戰。一戰下來,瑞澂的三艦中有兩艦披傷逃竄,革命軍大獲全勝,與黎元洪的預測,正好相反。

朝廷水師居然如此不堪一擊,可見朝廷氣數當絕。而且,自己久居革命軍中,今後就是百口也莫辯,倘若革命軍失敗,朝廷必然要追究“附逆”之罪。既然如此,我再這麼不與革命軍合作,於革命軍於自己都是很不利的事情了。

這麼想明白之後,黎元洪在心裏已決定自己出來革命了。隻是自己硬撐了這麼久,對革命黨人一直是冷冰冰的,而且常常茶飯不思的,因此一時還拉不下麵子,表麵還在矜持。

就在這時候,革命黨人甘績熙等揮舞著手槍來到黎元洪的住處,大聲喝斥黎元洪不識抬舉。黎元洪趁此歎息一聲說:

“年輕人,你何必如此激烈!我在這裏隻呆了四天,為的是好好想一想,並未做什麼對不起你們的事情吧!”

甘績熙一時語塞,另一個革命黨人陳磊趁機說:“都督確實沒有對不起我們,現在該是想好了吧。要不,先把您腦後的辮子剪掉,算是表個態度、做個表率。”

黎元洪聽了立即回答:“幾年前我就跟你們說過,誰願剪辮子,悉聽尊便。現在情況這樣,我哪裏在乎一條辮子?”

陳磊聽了萬分高興,馬上找來工具,將黎元洪的辮子剪去。

在眾人的笑聲中,黎元洪正式出來革命,並以他一貫的工作熱情,十分努力地開展工作。當晚召開會議,黎元洪慷慨表態說:

“我對於革命,至今日決心始定。從今後,我便是軍政府的一員,成敗利鈍,誓與諸君共生死。”

革命黨人聽了,皆大歡喜。都督府門外,想起啪啪啪的爆竹聲,表示慶賀。黎元洪又發表演說道:

“今日革命軍起義,是推翻清朝,恢複漢土,廢除專製,建立共和的開始,承黨人及軍、學界多數同誌推戴兄弟為都督,我無德無學,何能擔此大任。但眾意難辭,自應受命。我等身為軍人,從此須抱破釜沉舟的精神,掃除一切顧慮,堅決去幹……從今往後,大家要恪盡職責,速召集同學同事,鼓勵士兵,穩定軍心,不使逃脫,這是目前要務。”

在黎元洪的演說中,表示就是張彪來投,自己也可讓出都督職務。之後,黎元洪又向張彪發去勸降書,說:“種族之界,嚴於君臣。大義之行,可以親友。”

張彪看了勸降書之後,大怒,回信將黎元洪狠狠地罵了一通。

沒過多久,黎元洪寫信給他的老師薩鎮冰,說:“誰無肝膽;誰無熱誠,誰不是炎黃子孫,豈甘做滿族奴隸而殘害同胞?洪有鑒於此,識事機之大有可為,乃誓師宣言,矢誌恢複漢業,改革專製政體,建立中華民國。”

在接見《大陸報》記者丹格爾時,黎元洪說:“民軍的目標是推翻滿洲人的統治,以美國為榜樣建立共和製度。滿洲統治者從未公正對對待漢人,隻是鎮壓、屠殺,因而才激發了革命。我雖然早就知道新軍中有革命黨人,但並未參加,更不曾想到會成為黨人的領袖,如今我要做的,是盡量減少革命中生命的犧牲。等建立共和國家後,中國將更大地對外開放,使外國資本能自由地與中國資本以及勞動力結合,以開放中國的資源。”

1911年10月17日,祭天大典在武昌閱馬廠中央臨時搭建的祭壇上進行。黎元洪戎裝佩劍,緩步登台,麵對靈位,宣讀了振聾發聵的誓詞:

“元洪投袂而起,以承天庥,以數十年群力呼號,流血所不得者,得於一旦,此豈人力所能及哉?日來搜集整備,即當傳播四方,長驅漠北,吊我漢族,殲彼滿夷,建立共和大業,與五強各國,立於同等地位。”

宣讀完畢,台下掌聲雷鳴;百姓士兵,山呼:

“中華民國萬歲!”

“四萬萬同胞萬歲!”

“黎都督萬歲!”

黎元洪滿麵喜色、挺胸塔腰,走下高台,眾人簇擁下騎馬繞場一周,接受眾人歡呼。

此刻的黎元洪,從心裏已經接受共和,並願以共和為終身理想。在此以後,他經曆了洪憲帝製、張勳複辟,在生死抉擇麵前,他能始終如一毫無動搖,為了理想,甚至舉槍自殺,以殉信念。這,便是黎元洪的最可貴之處。

黎元洪武昌主政,一個最棘手的問題便是北方南來的清兵。開始時,討伐湖北革命軍的將領是滿人蔭昌。他雖然貴為統領,但指揮不動北洋第一鎮袁世凱的嫡係,討伐軍到了孝感之後,就裹足不前,僅鼓噪不已罷了。

蔭昌的指揮不力,上報告朝廷。朝廷知道原因,隻好重新啟用袁世凱,派他往前線督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