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你這麼久,終於來了。”雲正嵐那滄桑的聲音緩緩而出。
離雁遙聞言本以為這是在說自己來得太慢了,但那種語氣卻像是等待著多年未見的老友一般。
“晚輩來遲,請先生恕罪。”離雁遙恭敬道。
“你先過來吧。”雲正嵐平淡的話語裏聽不出一絲情緒。
離雁遙聞言輕手輕腳地走到雲正嵐麵前,此時那閉著的雙眼緩緩睜開。
若說明千奕雙目如夜空星辰閃耀奪目,楊雲煥雙目如清澈湖水清明自得,那麼,雲正嵐的雙目,便是那浩瀚夜空,無邊無盡,仿佛世間一切,皆被囊於其中,任再大的波瀾,也無法驚動這其中的平靜。
離雁遙有些微微失神,不過隻是一下,便清明過來。
“離雁遙,好名字,”雲正嵐緩緩道,“你是名將離弘之後,又有那洛紫皇的推薦,我自然是該將你收入門下。“
“洛紫皇?是那個破廟裏的怪人嗎?聽說他是個大惡人,他的推薦雲先生怎會如此看重呢?“聞言離雁遙心中暗自疑惑道。
“你應該是想問這洛紫皇是西域邪派之人,我為何會在乎他的話對吧。”雲正嵐道。
見雲正嵐看穿了自己的心思,離雁遙大為驚駭,隻得點了點頭。
“當年洛紫皇帶領西域高手侵襲中原,世人皆道此人是大惡之徒,然而當年我在與他交手後,卻發現他卻不似那般簡單......你日後定會明白,現在對於你說這些還尚早。”雲正嵐道,“雖說理應收你入門,但我仍我想考一考你。“
“願憑先生指點。”離雁遙躬身道。
“嗯,”雲正嵐對於離雁遙的態度倒微微滿意,“雁遙,我無上一脈的武學傳承淵遠,秉天地而生,在你的心裏,這天地之道所指為何?”
離雁遙聞言先是一愣,隨之知道雲正嵐應該是要考驗自己的悟性,然而天道是什麼,他卻一點頭緒也沒有。
“不用急躁,靜下心來,找到你自己的答案便好。”
雲正嵐那平靜的聲音傳入離雁遙耳中,後者那淩亂的心緒忽的平靜下來,他閉上雙眼,試著去尋找著心中的答案。
何謂天地之道?
他仿佛化身為一隻自由自在的大雁,遨遊長空,俯視萬物,盡管世間之物皆盡眼底,卻依然沒能找到那個答案。
忽然他猛地睜開眼,看著眼前這棵參天古樹,那一條條或深或淺的紋路,仿佛正將答案告訴於他。
“天地之道,淩駕萬物,眾生求之不得,卻又在其道中。這參天古樹,矗立在這數十數百年,風雨不摧;這巍峨泰山,立於天地間,傲視一切。可無論是樹,還是山,終究不能逆轉天道,樹會倒,山會塌,隻有天道,方才是世間之無上。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是故天地之道可禦,而不可逆。這樹與山,正是因為順應天道,方才能立於此而非化作煙塵流散於天地。“
這段話仿佛不是離雁遙所說,就連他自己也不相信,然而當他立於古樹之旁、這山崖之上時,卻又似有所頓悟。
雲正嵐聽後倒是沒有立即評價離雁遙的回答,而是靜靜地看著山崖外飄動的流雲。
離雁遙不敢說話,隻得默默地低著頭。
“雁遙,你相不相信世間有天命?”雲正嵐忽然問道。
“不敢妄言。”離雁遙不知雲正嵐為何如此發問,忐忑答道。
“十方羅天具萬象,命盤與象盤卻始終不得一合,難怪都說天命難測,天命難測啊。”雲正嵐仿佛自言自語道。
“十方羅天盤?便是蘇大哥他們交給葉家莊那東西嗎?”離雁遙雖不理解雲正嵐為何如此,卻也不敢多說話。
“雁遙,我無上峰不像那些名門正派有些繁文縟節,你向我敬一杯拜師茶,便是行這拜師之禮。“雲正嵐道。
離雁遙聞言心中大喜,見到旁邊一塊巨石之上放有茶壺與茶杯,趕忙恭敬地斟上了一杯茶,隨即跪在雲正嵐麵前,敬道:“弟子離雁遙拜見師父。”
雲正嵐接過這拜師茶,輕輕飲下一口,便放在了一旁。
“我無上一脈起自百年之前蘭隱真人,他早年亦是風流一時的名士,中年時潛心悟道,隱居山水,時常上武當、青城、綿山等名山拜訪求教。據傳後於遊賞泰山之時得遇真仙指點,在此處參悟至理數月而不動,終得悟道,用盡其餘生時光撰《無上真經》一書。“
“然《無上真經》中並未涉及武學,多為蘭隱真人多年來所悟之修道至理。蘭隱真人仙逝後將此書傳給其弟子雲衣真人,時逢天下大亂,豪強割據,雲衣真人無法獨善其身,欲以道濟世,於《無上真經》中參悟出武學之道,創‘無上六手’、‘諧天決’、‘無上行氣決’、‘泰宗劍法’等武學奇功,早年聞名武林,在中原一統後,選擇歸隱,於泰山正式建立‘無上峰’,但他晚年為人低調謙和,不問江湖紛爭,以至於無上峰之名後來在江湖中並未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