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建設新農村,該怎麼做?(1 / 2)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新農村建設)是指在社會主義製度下,按照新時代的要求,對農村進行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方麵的建設,最終實現把農村建設成為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新農村的經濟建設,主要指在全麵發展農村生產的基礎上,建立農民增收長效機製,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新農村的政治建設,主要指在加強農民民主素質教育的基礎上,切實加強農村基層民主製度建設和農村法製建設,引導農民依法實行自己的民主權利。新農村的文化建設,主要指在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的基礎上,開展多種形式的、體現農村地方特色的群眾文化活動,豐富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新農村的社會建設,主要指在加大公共財政對農村公共事業投入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農村的義務教育和職業教育,加強農村醫療衛生體係建設,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製度,以期實現農村幼有所教、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的願望。

2005年10月,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曆史任務,明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為具體要求。“十一五”期間,全國各地按照十六屆五中全會的要求,全麵開展了新農村建設實踐,取得了卓越的成效。2007年10月,黨的十七大提出“要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提出“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首次把美麗中國建設放在突出的地位,從而明確了推進新農村建設,實現農村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循環發展的終極目標是建設美麗鄉村。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要建設“美麗鄉村”的奮鬥目標。因此,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進程,要以城鄉共同繁榮和共同富裕為立足點與根本目的;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要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加大鄉村環境治理和保護力度;加大農村地區經濟收入,要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讓廣大農民在青山綠水藍天的生態空間中安居樂業,早日實現美麗中國的奮鬥目標。

安吉縣的“美麗鄉村”建設實踐

2008年,浙江省安吉縣正式提出“中國美麗鄉村”計劃,出台《建設“中國美麗鄉村”行動綱要》,提出用10年左右時間,把安吉縣打造成為中國最美麗鄉村。

安吉縣在美麗鄉村建設的實踐中,不但改善了農村的生態環境與人文景觀,還打造出一批知名的地方特色農產品品牌,帶動鄉村生態旅遊發展,加快了農民增收的步伐,賦予了新農村建設的新時代新內涵,為新農村建設探索出一條創新發展道路。

2009年,北京大學中國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長彭真懷、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李炳坤率中國美麗鄉村建設與經濟發展調研組調研安吉後認為,再用5年時間,一個山美水美環境美、吃美住美生活美、穿美話美心靈美的中國最美麗鄉村就會出現。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在考察安吉後說:安吉進行的中國美麗鄉村建設是中國新農村建設的鮮活樣本。

盡管安吉的“中國美麗鄉村”建設不過四五年時間,但已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成為全國新農村建設的標杆。據相關媒體報道,在安吉縣“中國美麗鄉村”建設實踐的影響下,浙江省製定了《浙江省美麗鄉村建設行動計劃》,廣東省增城、花都、從化等市縣從2011年開始也啟動了美麗鄉村建設,2012年海南省也明確提出將以推進“美麗鄉村”工程為抓手,加快推進全省農村危房改造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的步伐。“美麗鄉村”建設已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代名詞,全國各地正在掀起美麗鄉村建設的新

熱潮。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是建設農民的美好生活

為什麼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呢,這是因為:

(1)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實現現代農業的重要保障

當前,我國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和物質技術裝備條件較差,經營管理粗放。隻有加快新農村建設,發展農業生產力,加強農田基本建設,改良土壤,興修水利,推廣良種良法,發展農業機械化,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全麵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才能為現代農業的發展奠定重要基礎,提供基本保障。

(2)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繁榮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根本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