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三十四年。
皇帝設宴鹹陽宮,群臣至!
對於始皇帝的豐功偉績,眾臣歌功頌德在所難免,席間唯有一人,靜坐不語,他便是丞相席上的大秦丞相李斯。
冷眼旁觀眾博士們獻酒,頌祝壽辭,李斯薄唇輕抿,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蕩漾眼底。一群掌管書籍文典的儒生,仗著通曉史事,便在陛下麵前暢所欲言,言多必失的道理看來他們並無深究過。
而此時,身為仆射的周青臣興致正濃,舉酒稱頌:“他時秦地不過千裏,賴陛下神靈聖明,平定海內,放逐蠻夷,日月所照,莫不賓服。以諸侯為郡縣,人人自安樂,無戰爭之患,傳之萬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
始皇難得一見的舒顏悅色,這位叱吒風雲,所向披靡的君王,能夠一統天下,使得四海臣服,仰仗的,從來都是沙場的橫戈躍馬,男兒的血性本色。
李斯舉杯輕笑,仰首而盡,一股暖意通流全身,不禁暗道一聲:好酒!
始皇帝笑顏未淡,悅色未退,但見淳於越上前奏曰:“陛下,恕臣鬥膽直言,殷、周統治天下千餘歲,分封子弟功臣,以輔佐君王,而今陛下擁有天下,您的子弟卻盡皆平民,一旦有如齊國田常、晉國六卿此類謀殺君主之臣,沒有輔佐,何以相救?凡事不師法古人而能長久的,臣從未聽聞。周青臣當麵阿諛,以致加重陛下過失,絕非忠臣。”
李斯緩緩放下酒杯,目光不離幾案。
“丞相有何高見?”始皇帝將二人的爭執,拋給李斯。
李斯三十三歲跟隨始皇,於今已三十四年,從拜師荀卿,同窗韓非,到相門挨揍,都沒有任何挫折,能夠打消他麵見當年,年僅十三歲秦王的赤誠之心。
若非鄭國相助,他不會站在呂不韋麵前,得呂不韋的賞識,給了他一個小官,在年幼的秦王外出時,他荷甲持戟,守護秦王安危。
直到有一天,秦王至蘭池宮賞梅,他才在王綰的相助之下,見到了秦王。
始皇猶記當年,李斯戰戰兢兢的踩在宮殿堅硬的石磚上,低著頭不敢直麵,雖然是初次相見,始皇竟由來一種親切感,招手喚李斯上前,而李斯卻解下衣衫,以示身無凶器,足見李斯一片效忠之心可表日月。
當年的始皇帝年僅十三歲,而李斯年長始皇二十載,卻能夠促膝對坐,縱論天下大事,高山流水。李斯為始皇繪製了天下,秦王便金戈鐵馬打出了一片大大的疆土,威加海內,四方臣服。
李斯深受始皇重用,不是沒有緣由。
他躬身而立:“臣冒死進言,古者天下散亂,沒有人能夠統一,是以諸侯並起,皆稱道古人而否定當今,矯飾虛言以亂名實,都自以為學問高深,來否定君王的政令,今陛下並有天下,分辨黑白是非,使海內共尊於陛下。而諸私學卻任意批評朝廷法令,入則心非,出則巷議,以批評君主來博得名聲,以背君主之法令為高見,長此以往不加以禁止,恐陛下的威望會下降,而下麵的幫派將會形成,還是禁止的好些,臣請求,將《詩》、《書》與諸子百家著作,一並掃除。若此令下達三十日,尚有人不服,判處鯨刑並罰做築城苦役。唯醫藥、卜筮、種植之書不在此列,若有欲學者,以吏為師。”
“準了!”
始皇揮手允了李斯的建議,換來的是淳於越的怒目而視,他起身上前,正待強諫,目光掃過李斯擔憂的麵容,他強壓心頭的怒火,退立原位。
始皇帝轉向李斯,溫聲道:“丞相,朕聽聞三川郡守恪盡職守,三川郡城牆牢固,屯糧萬石,三萬士卒皆勇猛無敵,有他鎮守三川郡,鹹陽城安矣。”
李斯忙道:“陛下洞察,犬子蒙陛下厚愛,為三川郡守,得以護鹹陽,為國效力,乃是犬子之幸,陛下聖恩,他必會盡職盡忠,以安我大秦百年基業。”
始皇笑道:“丞相不必如此謹慎,朕隨口一問,由兒素來與扶蘇交好,同拜蒙恬將軍習以兵法,朕豈會不知他的為人?你。。。。。。讓他回來吧。”
“回來?”李斯不解:“陛下的意思。。。。。。”
始皇笑而不語,示意一旁躬身而立的趙高。
趙高恭敬拜過始皇,走至殿前,打開手中的詔書,朗聲道:“朕聞李斯長子,三川郡守李由恪盡職守,城防堅固,朕心甚慰,另郡守李由,曉事理,明大義,著即刻回歸鹹陽,賜婚明月公主,擇日完婚,丞相李斯即日著令操辦婚事,不得有誤!”
“臣惶恐。”李斯跪拜:“臣接旨!”
三川郡
李由,丞相李斯之子,三川郡守,馳騁沙場,所向披靡的秦將軍。
這個廝殺在血雨腥風中的男兒,屢屢領兵出征都戰無不勝,這大秦朝廣袤的疆土中,有李由功不可沒的赫赫戰績與輝煌榮耀。
廝殺如風的戰場上,李由是不可多得的將帥之才,假以時日,必是安守一方以佑百姓的良將。
微風拂過,發絲輕揚,李由俊朗的臉龐,有一絲笑意閃過,星眸中點點柔情,與他一身的鎧甲,極為不般配,這剛中帶柔,柔中含情的笑意,被旁側站立的一個小兵卒看得清楚,小兵卒忍不住“咦”了一聲,這才拉回李由翻飛的思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