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變,揭開中國14年抗日戰爭的序幕,也是曆年中國最為恥辱的曆史之一,為什麼日本人要劍走東北,侵略關東?因何原因張學良近20萬的東北軍不戰而退,致使大片國土很快淪陷?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國際形勢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國際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的誕生和逐步強大改變了整個世界的政治格局,兩種社會製度的矛盾對國際局勢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發展不平衡更加突出,它們相互爭奪霸權的鬥爭日益尖銳;經過戰爭浩劫而更加貧困的世界各國人民和被壓迫民族日益覺醒,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的鬥爭進一步加強。
1929年至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一場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這場危機從美國開始,迅速席卷了所有資本主義國家,波及工業、農業等各個經濟部門,震動了整個資本主義體係,產生了廣泛和深刻的影響。經濟危機必然導致政治危機。在經濟危機的劇烈震蕩不,資本主義固有的各種矛盾尖銳地暴露出來,各國的革命運動出現新的高漲。麵對蓬勃發展的革命運動,各國壟斷資產階級想方設法尋找擺脫危機的出路,普遍加強國家對經濟生活的幹預,強化對勞動人民的專製統治。但由於各國的政治經濟條件不同,各國采取的辦法也不同。在英、美等國,壟斷資產階級企圖實行經濟改良政策來擺脫危機。在德國、意大利和日本,壟斷資產階級為了擺脫危機,完全拋棄了資本主義僅有的一點民主形式,建立了法西斯政權,大肆推行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成為最富掠奪性的帝國主義國家,法西斯主義大行其道。
法西斯主義的興起同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國際局勢發展有著直接的關係。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民族複仇主義、民族沙文主義勢力的膨脹,2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特別是20年代末的大危機,是國際法西斯主義勢力得以崛起的重要條件。
法西斯一詞來自拉丁文,原指中間插著一把斧頭的一捆棍棒,象征暴力和強權。法西斯主義是一種極端反動,極端沙文主義、種族主義、軍國主義和恐怖主義的政治思潮。法西斯政權是一種公開實行暴力統治的金融資本專政的形式,集中反映了金融寡頭集團獨裁統治的要求。因此,在資本主義國家,法西斯政權的出現,不是資產階級政府的一般更迭現象,而是資本主義民主製的國家形式演變為公開實行恐怖專政的獨裁製國家形式的標誌。法西斯政權是一種高度集中的反革命暴力政權。
法西斯主義最早產生於意大利。意大利的法西斯主義勢力興起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其頭目墨索裏尼自1914年主辦《意大利人民報》以來,就大肆宣傳民族沙文主義,鼓吹侵略戰爭,並於1919年3月正式組織“戰鬥的意大利法西斯”黨。在法西斯主義思潮的支配下,意大利成為首先惡化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歐洲格局的主角。在民族沙文主義的狂潮中,意大利法西斯勢力迅速膨脹。1920年5月24日,意大利法西斯全國代表大會在米蘭召開,確立了以極端民族主義為宗旨、以暴力行動為方針的基本綱領。1922年10月,墨索裏尼發動兵變上台,建立了法西斯獨裁統治,並逐漸與後起的德國法西斯勾結在一起。
德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戰後,根據1919年簽訂的凡爾賽條約,德國被迫交割出1/8的領土和1/12的人口,以及全部殖民地和勢力範圍,並交付巨額賠款。但在英、美扶植下,德國的經濟勢力得到迅速恢複和發展。隨著經濟力量的迅速膨脹和壟斷資本勢力的進一步擴張,德國又重新加入了大國爭霸的行列。
德國壟斷資產階級為了鎮壓革命,實現侵略擴張的野心,需要建立公開的法西斯專政。在這種情況下,德國法西斯頭目希特勒及其控製的納粹黨便越來越博得壟斷資產階級的青睞。
希特勒早在1920年就建立了“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簡稱國社黨或納粹黨)。1923年,他組織黨徒在慕尼黑一家啤酒店舉行暴動,企圖奪取政權。他極力宣揚反動的沙文主義、複仇主義、種族主義,瘋狂反對蘇聯、反對共產主義,鼓吹一整套極端反動的法西斯主義。於30年代初登上權力寶座成為德國國家總理。隨後,他在壟斷資產階級的支持和德國社會民主黨的縱容下,希特勒自封為德國終身國家“元首”,非法解散國會,取消除納粹黨以外的一切政黨,殘酷迫害和屠殺一切進步人士和猶太人,積極擴軍備戰,把全國變成法西斯軍營。他的全部對內對外政策都服務於發動侵略戰爭,圖謀稱霸世界。為了擺脫凡爾賽和約在軍備上對德國的限製,希特勒政府於1933年6月提出廢除凡爾賽和約的軍事條款。1933年10月,希特勒借口德國在軍事上處於不平等地位,指責英、法、美把德國看成“次等民族”,宣布退出日內瓦裁軍會議和國際聯盟。1935年3月,希特勒政府又發表聲明,宣布不受凡爾賽和約的限製,實施普遍義務兵役法,重建空軍和一支50萬人的軍隊,德國隨即恢複了以往的軍事實力,並加緊進一步的擴軍備戰,準備隨時發動侵略戰爭。希特勒的上台,標誌著最反動、最富有侵略性的法西斯專政在德國建立,標誌著歐洲最危險的戰爭策源地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