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一年一度的上元節,在襄陽是件大事。月兒還未升上中庭,家家戶戶都早早在門前掛起了元宵花燈。街上更是燈火通明人聲鼎沸,年輕人攜三倆好友,賞燈猜謎,聚戲朋遊,甚是熱鬧。一眼望去,滿街真是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好一派盛世光景。
邱氏醫館門前,布簾子被輕輕掀起,走出來兩人。為首是一個黑瘦的中年男子,後麵跟著一位身姿頎長容貌秀麗的年輕姑娘。那男子一邊躬身向那姑娘道謝,一邊不安得問道:“寧兒姑娘,你不僅看病不收錢,還白送我藥,真是過意不去,要不,我趕明兒來你家幹些雜活抵這看病的費用?”
那姑娘知道譚大叔雖然家裏貧寒,但為人正直不願占人便宜,得想個法子讓他心安,便道:“譚大叔,這藥真不花錢。這藥的主要成分是百草霜。你知道百草霜是什麼嗎?”
譚大叔搖搖頭。
“這百草霜又稱釜下墨,其實就是從鍋底刮下的灰。這鍋灰誰家裏沒有啊,所以我怎能收你的錢?”
譚大叔一愣,反問:“這鍋底灰也能治病?”
寧兒微微一笑,答道:“你可別小看這鍋底灰啊,它有很好的止血降火作用,搭配其它中藥,能治胎前產後很多病。你回去按照我的囑咐每日煎一劑藥讓嫂子服下,連服四五日,嫂子的身子就會開始好轉,這產後出血的毛病也會痊愈。”
譚大叔這才放心的拿著那包藥離開。
寧兒轉身進屋,看到丫鬟紫鵑正站在門後偷聽,不禁問道:“你不做聲站在這做什麼,嚇我一跳。”
紫鵑吐吐舌頭道:“還不是在看我家小姐如何騙人。”
寧兒邊往堂內走去邊問:”我怎麼騙人了?”
紫鵑緊跟在後麵,不依不饒:“你隻提這藥裏有百草霜,怎麼不提你擔心譚夫人產後氣虛體弱,還加了阿膠,龍眼肉,五味子,枸杞子等幾味藥,這些藥哪個是便宜的?這包中藥怎麼就不花錢了?”
寧兒噗嗤一聲笑了,轉過身道:“看你平時各種偷懶,沒想到還記得不少藥名啊?”
紫鵑不服:“小姐,你可別小看我,我每天陪著你和老爺行醫,這些藥名聽都聽會了。說不定哪天我還能跟小姐一樣給人看病呢。”
寧兒點點頭答應著:“這誌向不錯,我明早就告訴爹,他很快又有新幫手了。”原來這邱氏醫館的主人叫邱為凡,是位醫術非常高明的大夫,在襄陽開館行醫已經快二十載。這邱寧兒是他獨生女,今年年方十八。寧兒自五年前起就在醫館給父親打下手,現在已能獨當一麵給人看病了。今兒父親去拜訪好友,這醫館的病人都是她一人醫治的,剛送走的是今天最後一位病人。寧兒和她爹爹都是懸壺濟世一心向善的好人,遇到家境貧寒的病人,經常免去他們的費用,還將中藥免費贈與。像剛才那樣的事情是時有發生的。
寧兒讓夥計關了醫館的門,紫鵑和邱夫人已經將晚膳擺上了桌子。紫鵑自小跟寧兒就像姐妹一樣,大家也不分主仆,一起坐下來用餐。紫鵑道:“小姐,你平時不是在醫館看病就是在屋裏看書,都不出去玩。今兒正好是上元節,我們吃完飯一起去看花燈吧?”
寧兒性情比較清冷,不大喜歡熱鬧喧嘩的地方,本能地搖頭拒絕。紫鵑嘟著嘴想要繼續遊說她家小姐。
邱夫人也幫著紫鵑勸道:“寧兒,紫鵑說得沒錯,你最近一直忙著醫館的事都沒好好休息過,趁著元宵佳節出去散散心放鬆下也好。”
寧兒向來很聽夫人的話,又看著紫鵑殷切期盼的眼神,便點了點頭。看到小姐答應了,紫鵑放下碗筷歡呼一聲去準備了。
吃完飯,邱夫人催促寧兒去換身衣服,寧兒猶豫道:“娘,這外頭到處人擠人,有甚好玩?寧兒寧可在家多陪陪娘親。”
邱夫人慈祥地得看著寶貝女兒,笑道:“你以後總要嫁人,總不能一輩子陪娘待在家裏。乖,好好出去玩下。”
寧兒把頭埋到邱夫人懷裏,撒嬌道:“我才不嫁人呢,我要一輩子待在家裏陪著娘親,在咱家醫館跟爹爹一起給人看病。”
紫鵑已經備好了東西進屋,看到寧兒這樣,打趣道:“小姐,你羞不羞?這麼大人了,還天天跟夫人撒嬌。哎,我都看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