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盛世的文學表達(1 / 2)

那天我與馮敏飛在省文聯會議室外匆匆一見,我告訴他正在讀《中國盛世》文稿,如果沒有任務的話,那麼這會是一次非常愉快的閱讀。此語脫口而出,卻是心言。

所謂“任務”乃是半開玩笑,乃是指的是馮敏飛請我讀他這部作品,希望我能寫點東西。我一看厚厚一大疊書稿,且是談論曆史的著作,頓時感覺有壓力,因為自知對這一領域了解有限。近年來我曾陸陸續續讀過馮敏飛的一些作品,知道他著作頗豐且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的創作道路,勤奮執著地寫作,但是直到閱讀這本書,我才對他在曆史方麵的研究與創作產生強烈印象。我注意到,在《中國盛世》之前,馮敏飛已經寫過《兵部尚書軼事》、《曆史上的60年》、《京城之戀——柳永回憶錄》等作品,有小說,有散文,多方位涉獵曆史,這些作品在本書中都有提及,隻是我此前了解不深。我基本上隻寫小說,以往閱讀也以小說為主,其他方麵的作品讀之不多,《中國盛世》於我是另外一種閱讀體驗,這一體驗無疑格外新鮮,我沒想到居然還非常愉快,實是出乎意料。

我感覺《中國盛世》選擇了一個非常有價值的曆史視角。馮敏飛以盛世為綱展開描述,梳理了我國曆史上41個特定時期,著重描述“成康之治”、“貞觀之治”、“康乾盛世”等13個盛世,其他有盛世之譽的曆史時期亦一一述及。馮敏飛在《中國盛世》開篇話裏充分解釋了盛世概念以及他所作的取舍選擇,表明了他對這一主題的深入思考,足以讓人信服。曆史上一個個輝煌盛世一向令國人自豪,大家都想了解、認知,馮敏飛把它們集中起來,使其連輟映襯,形成一部盛世大全,無疑價值獨具。據我了解,以這個視角將這麼多個曆史時期聯係起來予以完整描述,此前還沒有人這樣做過,馮敏飛這本書具有開創意義,十分難得。這部大作描述曆史,實有感於當下。當下是個什麼時期?若幹世紀之後,如果有另一位馮敏飛再來寫一部《中國盛世》,毫無疑問我們生活的這個年代將進入那一部著作,這是客觀而論。我們都是當今時代的見證者,我們親曆了數十年來身邊的巨大發展,無論還存在多少現實問題,曆史總是從更高的視角進行觀照和比較。讀一讀馮敏飛這部著作,了解一下他呈現給我們的41個盛世,無疑有助於我們更準確地認識當下,這也是此書一大價值所在。

馮敏飛的《中國盛世》是一個規模浩大的創造工程。我想象馮敏飛麵對著浩如煙海的曆史資料的狀態,他在此間的跋涉某種程度上實有如攀登珠穆朗瑪。這本書內容廣博,中華文明史中的41個興盛年代在書中全麵涵蓋,不失之缺漏,而其中每一個重要年代又都分別展開,從政治、經濟、文化各個角度加以描述,突出該時代的特點,又兼顧種種方麵。如此眾多的內容要妥帖地在一本書中表現出來,需要對資料的熟悉和把控,更需要敘述技巧的獨到,這就是創造力。我感覺《中國盛世》雖內容浩繁,卻講述從容,脈絡清晰。曆史與生活本身常常是一團亂麻,馮敏飛要告訴人們的東西如此之多,其枝蔓纏繞糾結,稍不留神就會失去控製,說者越講越雜,讀者難理頭緒。馮敏飛處理這團亂麻遊刃有餘,他抓住了敘述的脈絡與節奏,無論全書的脈絡,還是書中每一個時期的脈絡,在他筆下都清晰明了,讓讀者能夠得其要領,跟著他行進。尤其應當提到的還有馮敏飛在描述曆史時寫了大量細節,例如寫漢光武帝劉秀與洛陽縣令董宣的故事:劉秀的姐姐湖陽公主的家奴殺人,被公主藏匿保護,董宣布置監視,在公主帶家奴出門後攔車,抓住家奴當場正法,公主認為受到欺負,向劉秀告狀,劉秀生氣,要打死董宣。董宣說:“如果放縱殺人,怎麼治理國家?”以頭撞柱要自殺,劉秀忙叫人攔住,改要董給公主磕頭道歉,董宣不肯,劉秀命人按住他的頭往下磕,他雙手撐地,死不肯磕。最後劉秀放了董,還獎勵30萬錢。這個故事細節之生動,表現力之強大,令我讀之難忘。類似的故事與細節在《中國盛世》裏隨處可見,通過它們,馮敏飛讓曆史變得血肉豐滿,鮮活可感。以我感受,這本書讀來愉悅,與其包含了豐富的故事細節關係頗大。一本談史論道的書很容易讓我這種非曆史研究者的讀者感覺疲乏,我猜想如我這樣的讀者當不在少數,大約可稱我們為“廣大讀者”。馮敏飛充分考慮了“廣大讀者”的認知和接受水準,他在努力準確嚴謹地描述曆史之際,也用大量的細節給了我們更多的感受空間,讓我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曆史當作故事來讀,從中感知前事,接受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