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百年屈辱史第一幕——鴉片戰爭
以前,外國人把中國人稱為“東亞病夫”,為什麼這麼稱呼我們呢?
這是因為那時候很多的中國人吸食鴉片!
鴉片是什麼呢?
鴉片就是大煙,是一種毒品,少量服用,可以鎮痛、止瀉、止咳,可是一經吸食,極容易上癮,上癮後就離不開它了。慢慢地,人就變得麵黃肌瘦,萎靡不振,成了“大煙鬼”“癮君子”,再也沒有力氣幹活和打仗了,所以外國人就欺負我們,叫我們“東亞病夫”。
但是,大家都知道,原來中國是沒有鴉片的,鴉片都是外國人用海船偷偷地運到中國來的,他們的頭就是被我們稱為“紳士王國”的英國。
英國紳士不在自己家裏舒舒服服過日子,不辭辛勞地跑到中國來幹什麼,還卑鄙的帶來這謀財害命的“害人精”?
當然,賺錢是一個理由,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們看上了中國這個大院,想把它搶奪過去,和印度一樣成為英國在東方的花園。
多年後,英國強盜的目的達到了,全中國吸鴉片的煙民大約有兩百多萬,這裏麵有普通老百姓,還有保家衛國的士兵和官員,吸了鴉片之後,他們開始沒有力氣扛槍打仗了,這些“鐵頭老鼠”如願地在中國的大門上鑽了一個窟窿,我們國家的金銀就從這個窟窿源源不斷地流到了英國強盜的錢包裏。
聽著“鐵頭老鼠”的日日叫囂,看著我們的兄弟姐妹一個個被鴉片折磨成骨瘦如柴的“大煙鬼”,有血性的中國人該怎麼做呢?
對,要反擊,要自強,要戒煙。
39歲才當上皇帝的道光,擁有滿腔雄心壯誌,他看到鴉片泛濫,黎民受苦,非常氣憤和傷心,於是就派林則徐去廣州查禁鴉片。拿著“尚方寶劍”的林則徐一到廣州,就迅速整頓海防,緝拿煙販、收集鴉片,禁煙運動轟轟烈烈地展開了。禁煙期間,林則徐寫了一封致維多利亞女王的照會,質問女王為什麼明知鴉片有害,在中國國土上包括倫敦、蘇格蘭和愛爾蘭等地不產鴉片,嚴禁國民吸食,但卻在其管轄的印度種植生產鴉片,批準國民在中國進行鴉片貿易。他要求女王除去印度的鴉片,並通知女王中國已經通過《欽定嚴禁鴉片煙條例》,全麵禁煙,還要求英國國民放棄鴉片貿易。1839年6月林則徐下令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鴉片,這就是著名的“虎門銷煙”。
鴉片被銷毀了,英國人再也賺不了我們的錢了,我們的同胞可以站起來了,人們開心地歌唱歡呼,奔走雀躍,從來沒有這樣高興過,虎門灘上天天像過節一樣熱鬧。然而就在這時,“轟隆隆”一聲聲炮聲卻從海上傳來,這不是慶祝的鞭炮聲,而是帶著硝煙和火光的槍炮聲!怎麼回事呢?
原來是氣急敗壞的英國強盜為了給鴉片販子出氣,竟然公然把軍艦開到了我們國家的海麵上,還開炮轟炸海邊的城市,想要轟開中國的大門,把害人的鴉片硬塞進來。
英國炮艦在開炮,熊熊火焰在燃燒。1840年6月,鴉片戰爭開始了。
對林則徐恨之入骨,想給他點兒顏色看的高鼻子強盜,他們高高翹起的炮筒子的首要目標就是廣州。早有準備的林則徐帶領著大家進行了堅決的抵抗,在海邊築起了炮台,也開始打海上的外國軍艦,人生地不熟的英國紳士,在炮火的襲擊下,像沒了頭的蒼蠅一樣,到處亂竄,一點便宜也沒討到,更別提登陸進城了。隻好順著海岸往前走,竄到了廈門,本想在這裏撈一把,沒想到又被鎮守這裏的鄧廷楨一腳踢下海。
碰了一鼻子灰的英軍,惱羞成怒,最後竟然把軍艦一路開進了渤海灣,一發發炮彈轟向了天津大沽口,天津那是什麼地方?那可是北京的海上門戶啊!那北京又是什麼地方呢?和今天一樣,北京是當時大清的首都,當時的皇帝道光就住在北京的紫禁城,聽著越來越近的槍炮聲,道光皇帝嚇得出了一身的冷汗,急急忙忙地要求講和,為了表示誠意,討好洋人,他還把一切責任都推給了林則徐,摘了他的烏紗帽,把他發配到新疆伊犁去了,同時派了一個新的欽差到廣州和英國人議和,這個人就是琦善。
琦善是個軟骨頭,抬頭一看,英國炮艦果然船堅炮利,中國哪是對手。著了慌的他連忙向英國的代表義律賠起了笑臉,義律說什麼,他就答應什麼,不敢說半個不字。
又是賠錢,又是道歉的,看到琦善這副窩囊相,義律更加神氣活現了,得意忘形地提出了一個更過分的要求——割占香港島,這下,琦善犯愁了,他就是有天大的膽,也不敢開口答應啊,隻好推托說要請示了皇上才行。
蠻不講理的義律才不管這一套呢,馬上就派兵進攻珠江口的幾座炮台,給琦善施加壓力。大角、沙鴉片戰爭海戰圖角、虎門炮台頻頻告急,不敢得罪洋人的琦善最終無可奈何地接受了這個要求,簽下了把香港島讓給英國的賣地契《穿鼻草約》。
消息傳到北京,道光皇帝這才覺得琦善是一個窩囊廢,下令把他捉拿回京查辦。另外派皇侄奕山帶領援兵趕到廣東前線,立刻對英國宣戰,打響了鴉片戰爭的第二個回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