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混亂中的民族大融合——三國兩晉南北朝(1)(1 / 3)

1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東漢末年,社會黑暗,政治腐敗,百姓生活困苦。巨鹿人張角創建太平道,利用符水治病的方式秘密聯絡各地百姓。公元184年,太平道三十六方的徒眾同時起事,他們頭裹黃巾,稱黃巾軍,並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為口號,聚集數十萬人,重創前來鎮壓的官軍。後來黃巾軍領袖張角病死,其弟張梁、張寶被殺。黃巾軍主力在堅持了九個月後被鎮壓,但餘部轉戰各地長達二十餘年。

為了鎮壓黃巾軍,東漢朝廷不得不依靠地方勢力,結果導致各地軍閥、豪強乘勢而起,令全國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麵。漢靈帝死後,大將軍何進以外戚身份把持朝政。但他在誅殺宦官集團首領張讓時,反被伏擊誅殺。而此時有西涼之狼稱號的董卓應何進之邀帶領大軍趁亂接管了京城。為了獨攬大權,董卓決定廢掉漢少帝,另立少帝的弟弟陳留王劉協。他知道洛陽城裏的士族官員,數袁家的勢力大,就請袁紹來商量此事。

董卓說:“我看陳留王比現在的皇帝強,我打算立他為帝,您看怎麼樣?”袁紹回答說:“皇帝年紀還輕,剛剛即位,也沒聽到有什麼過失。您要廢他,隻怕天下的人不服。”

董卓碰了個釘子,氣得瞪圓雙眼,手按劍柄,威脅說:“大權在我手裏。我要這樣做,誰敢反對?難道你以為我董卓的刀不夠快嗎?”

袁紹也氣紅了臉,說:“天下的好漢難道隻有你姓董的一個人!”一邊說,一邊也拔出佩刀,徑直走了。他怕董卓不會放過他,就匆忙奔往冀州(今河北中南部,山東西北部和河南北部)去了。袁紹的弟弟袁術聽到消息,也逃出洛陽,出奔南陽(在今河南省)。

袁紹兄弟走了後,董卓就召集文武百官,宣布廢漢少帝立劉協為帝,這就是漢獻帝。董卓自己則當了相國。

董卓原本就是個極其殘忍的家夥。他擔任相國之後,縱容兵士殘殺無辜的百姓。有一次,洛陽附近的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舉行廟會。百姓都在那裏趕集。董卓派兵到那裏,竟把集上的男子全都殺死,還把擄(lǔ)掠到的婦女和財物,用百姓的牛車裝載著,耀武揚威地回到洛陽。一路上高呼萬歲,說打了大勝仗回來啦。

董卓的倒行逆施,造成洛陽城一片混亂。一些有見識的官員紛紛離開洛陽,其中包括洛陽的典軍校尉(xiào)曹操。

曹操是沛國譙縣(qiáo今安徽省亳縣)人。他父親曹嵩(sōnɡ)是宦官的養子。曹操從小聰明機靈,辦事能幹。當時有一個名士叫許劭(shào),善於品評人物。許劭評價曹操說:“你這個人呀,如果在太平時代,可能成為能臣;要是在亂世,你會成為奸雄。”

曹操刺殺董卓未遂,逃出洛陽回到家鄉,在征得父親同意後,花錢招兵買馬,準備討伐董卓。當地有個財主衛茲(zī),也拿出很多錢和糧食來幫助曹操。不久,曹操的堂弟曹洪也帶著一千人來投奔曹操。曹操逐漸聚集了五千多人馬。他一麵操練兵馬,一麵派人探聽各處動靜。

公元190年正月,各路大將推舉家世顯赫的袁紹為盟主,討伐董卓。董卓挾持獻帝遷都長安。但因各將領心懷鬼胎,結果導致討伐失敗。公元192年,司徒王允與呂布在長安定計殺掉了董卓,董卓部將李(jué)、郭汜(sì)等又攻陷長安,殺王允,進攻呂布,關中也陷入戰亂。獻帝乘亂與一群大臣逃出長安,回到洛陽。洛陽的宮殿,早已被董卓燒光了,到處是碎磚破瓦,荊棘(jí)野草。漢獻帝到了洛陽,沒有宮殿,住在一個官員的破舊住房裏。一些文武官員,沒有地方住,隻好在斷牆殘壁旁邊搭個草棚,遮蔽風雨。最大的難處是糧食沒有來源。漢獻帝派人到處奔走,要各地官員給朝廷輸送糧食。但是大家正在忙著搶地盤,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裏,誰也不肯送糧來。朝廷大臣沒有辦法,尚書郎以下的官員,都隻好自己去挖野菜。這些平時養尊處優的官員,哪兒受得了這個苦,有的吃了幾頓野菜,就倒在破牆邊上餓死了。

這時候,曹操正駐兵許城(今河南許昌),聽到這個消息,就召集部下的謀士商量,要不要把漢獻帝迎過來。謀士荀(yù)說:“從前晉文公發兵把周襄王送回洛邑(今洛陽),成為霸主;漢高祖為義帝發喪,天下人都向著他。這樣的例子曆史上是不少的。現在皇上到了洛陽,困苦不堪。將軍如果能把皇上迎來,這正是順從人們的願望。要是現在不及時去接,一旦讓別人搶先迎去。我們就錯過機會了。”曹操聽了,覺得很有道理,就親自到洛陽,向獻帝說明。許城有糧食,但是運輸不便,隻好請皇上和大臣們暫時搬到那邊去。免得在這裏受凍挨餓。

漢獻帝和大臣聽說到了許城有糧食,都巴不得早點遷都。公元196年,曹操把漢獻帝迎到了許城。從此,許城成了東漢臨時的都城,因此稱為許都。

曹操在許都給漢獻帝建了宮殿,讓獻帝正式上朝。曹操自封為大將軍,開始用漢獻帝的名義向各地州郡豪強發號施令。

憑借“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曹操從此東征西討,開始了他剪滅群雄,統一北方的戰爭。先後平定了關東、關中一帶。接下來,曹操便要麵對他的老朋友袁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