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貞與秦王陵》一書就要和讀者見麵了。
對我來說。要完成一部集科學性、知識性、可讀性、趣味性於一身的作品,實在是有趕鴨子上架的苦衷。可以說,這是一部免為其難之作,當然,也是一次帶有嚐試性的寫作。
李茂貞夫婦墓是寶雞市考古工作隊負責發掘的。是利用社會力量搶救保護文物的一次嚐試。大唐秦陵博物館對外開放後,吸引了眾多的觀眾。大唐秦王陵博物館編著的《大唐秦王李茂貞與大唐秦王陵》一書,由於印數有限。旱已一空。寶雞市地方誌辦公室編著的《岐王李茂貞》一書。屬內部資料。一般觀眾也很難看到。我們則由於搶救性考古發掘任務比較多,考古發掘報告的整理進度緩慢。致使到此一遊的觀眾,沒有一個完整係統的資料可供閱讀。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這些當年參加李茂貞夫婦墓的發掘者。
2006年春節後,我們安排無論如何要在今年內完成李茂貞夫婦墓發掘報告的編寫,爭取早日出版。我在編寫發掘報告結語部分時,萌發了編寫這本書的念頭。於是,利用兩個多月的休息時間。完成了初稿。為了加快進度,經常寫到深夜,有時候還要熬個通宵。
好在有被保存下來的李茂貞夫婦墓的珍貴文物為資源,有古代先賢所著的《新唐書》、《舊唐書》、《新五代史》、《舊五代史》、《資治通鑒》等曆史巨著為基礎,有當代學人所著的《大唐秦王李茂貞與大唐秦王陵》、有楊西民所著的《大唐秦王陵揭秘》、有寶雞市地方誌工作者所著的《岐王李茂貞》、有網絡作品《岐山下破碎的野心》、《五代割據者李茂貞》等、有韓金科所著的《法門寺與法門學》、有李茂貞故鄉博野縣文物保護管理所的同仁搜集整理的傳說故事為參考,有寶雞市考古研究所編寫的《五代李茂貞夫婦墓》發掘報告為依托,總算完成了這個艱巨而又困難的任務。
如果說。本書還有可取之處的話,那也是大家勞動成果的結晶。
寫作過程中,寶雞市文物局局長任周方先生給予了熱情鼓勵。多次督促;寶雞市文物局副局長劉宏斌先生通讀了書稿。提出了寶貴的修改意見;寶雞市考古工作隊的辛怡華先生協助書稿的校對;寶雞市考古工作隊的王顥先生協助整理圖片、校對相關資料。我由衷的感謝領導、同事們對我寫作的支持、幫助、激勵;衷心的感謝三秦出版社和責任編輯韓宏偉先生以及陝西岐山彩印廠的員工所付出的辛勤勞動。
在寫作中。力求避免艱澀枯燥的筆調,盡可能做到具有一定的科學性、知識性;力求避免考古報告式的描述,盡可能做到有一定的可讀性、趣味性。由於學識所限。文字功夫還不到家,考古報告式的語言痕跡可能時隱時現。不過,實話實說,我是盡力了。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劉軍社
2006年3月6日初稿
2006年11月19日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