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本經濟發展一日千裏、社會麵貌煥然一新時,明治天皇卻病倒了。
身材魁梧、體質強健的明治天皇,在日俄戰爭期間,便被禦醫查出患有糖尿病,到1910年時,他的病情每況愈下。1912年7月10日,明治天皇出席東京帝國大學的畢業典禮。強撐病體的天皇給優秀生頒發了一貫獎品——銀質鬧鍾,學生們得以近距離睹見聖容;但令他們瞠目的是,當天皇上樓時,竟步履蹣跚,似要栽倒。接下來的幾天,天皇經常在與朝臣處理公務時打瞌睡,並且伴以胃脹氣和全身疼痛的症狀,大臣們連忙喚來禦醫。禦醫們會診之後,也都表示回天乏術,因為他們查出天皇患的是尿毒症。朝臣們感到事態嚴重,不能再將天皇的病情隱瞞下去了。7月19日,大臣們在宮中開會商討是否立即將天皇病情告諸百姓,最終得出肯定的結論。於是,7月20日的官報《宮廷錄事》上便出現了天皇的病情描述及禦醫的診斷結果。
消息一經傳開,日本上下頓起愁雲,最為擔憂的莫過於乃木希典。
當年從日俄戰場上歸來時,乃木希典腦海中時時浮現前線數萬將士及其兩個兒子的屍骨,折磨得他寢食難安。於是,他請求明治天皇將其處死,以謝陣亡將士在天之靈。明治天皇並未應允,反而對其加官進爵,任命他為學習院院長。
有感於此,乃木此時眼見天皇病重,心下甚是悲痛。他每天進宮三次,詳細詢問天皇病情。
但是,所有人的憂慮都沒能阻止天皇的病情進一步惡化。1912年7月30日,明治天皇因尿毒症醫治無效逝世,享年61歲。消息傳出,日本上下,哭聲一片。9月13日,明治天皇的葬禮如期舉行。日本舉國同哀,與哭泣的人群不同,身穿全套陸軍上將製服的乃木希典和一身喪服的夫人靜子表情嚴肅,他們坐在運載天皇靈柩的車上,與送葬隊伍出城向京都伏見的桃花山皇陵開去。當隊伍出得宮城後,禮炮聲轟然響起,伴隨這巨響的,是乃木希典和靜子雙雙倒在血泊裏的“撲通”聲,他們剖腹自殺,為天皇殉葬。
當人們的哭泣聲重又成為主旋律時,明治時代結束了。日本的封建忠君思想和武士道精神,由此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