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2.5 仇人之府(1 / 3)

伍封在臨淄停了數日,見鮑琴和鮑笛的巫氏秘術大有成就,進境之速令人詫異,想是因此

術在女色上的妙用,這二人才會格外用功,以致不知不覺間勁力增加了數倍。伍封將平啟那套

董門禦派劍術全部招式教給他們,逼著他們練劍,說是下次回來要考較本事,練得不好要罰,

練得好了有賞。

這日動身南下,從曆下行濟水,饒道於魯、宋,到了鄭國改行陸路,等到了楚國時,已是

冬天了。

妙公主見楚人的服飾與齊人峨服高冠大不相同,多是短衣革帶,南冠豹舄,笑道:“夫君說

起來也算是楚人,若穿上楚服,隻怕甚為有趣。”

伍封歎道:“我祖上雖是楚人,我卻生長在吳,娘親又是吳人,眼下又是齊國的女婿,這國

度之辨不免有些混淆。”

這一路上伍封心情並不大好,不象平日裏滿嘴胡說八道,逗眾女開心,此番說起話來,仍

然是有些懶洋洋地沒甚精神。他傳言天下,懸賞千金捉拿市南宜僚,至今無甚消息,不免有些

焦燥。

眾女知道他仍想著遲遲,心情不好,也不知該如何開解,楚月兒小聲向葉柔道:“夫君越是

忙碌凶險,越有精神,此刻要是那顏不疑跑來與夫君打架便好了。”

葉柔點了點頭,道:“可不是呢。”

妙公主歎了口氣,道:“月兒這麼一說,我還真的有點想那‘田雞’了。”

眾女嘰嘰呱呱地小聲說話,伍封卻沒怎麼聽進耳中,隻是獨自地有些發愣。

正行走間,鮑興忽地停下了車,小鹿從前麵跑了來,道:“師父,有人。”他說得簡單,不

過大家都明白他的意思,那是在說前麵有人求見之意。

伍封抬眼向前望去,遠遠便見一車在前等著,車上一人年紀雖過了七十,卻粗壯猛惡之極,

背上負著一把短柄的大斧,斧刀寬大,遠遠看去就象背後生著一條鐵翅一般,伍封心中暗讚:

“好一條大漢!”問道:“是誰?”

小鹿道:“夫概。”

伍封吃了一驚,忽地想起來,這夫概是吳王闔閭之弟,是員少見的猛將,後來趁闔閭在楚,

偷偷回國自稱吳王,兵敗而逃,後來投奔楚國,被楚昭王封於這堂溪。在此開爐鑄劍,所鑄“堂

劍”都是卿大夫最愛佩帶的珍品。

伍封見夫概離自己還有數十步遠,忙下了車,讓小鹿帶隊守著,自已隻帶了鮑興迎上前去,

到近前還未說話,夫概便道:“故人之子路經此地,老夫怎也要見一見的,唐突之處,請勿見怪。”

一邊說,一邊跳下了馬車,他身邊的禦者也躍下了車,向周圍看了看,見道旁有一塊大石,遂

牽馬韁繩過去,一手提起大石,順手將馬韁壓在石下,走了回來向伍封等人施禮。

眾人“咦”了一聲,眼見那大石重達五六百斤,這禦者隨手便提起來,臂上的神力相當驚

人。

伍封見這禦者三十歲許,中等身材,虎頭圓睛,生得粗壯結實,手臂下垂時幾至於膝,形

容十分別致。

夫概道:“這是老夫的小徒小戰,楚國人,力氣還勝過比老夫年輕之時。”他是慶夫人的堂

叔,比伍封長了兩輩,伍封不敢失禮,施以後輩之禮,道:“舅爺爺可好?”

夫概大喜,旋又歎道:“我是個背國之人,已被逐出了吳王親族,難得封兒還記得。老夫厚

顏而來,隻是來傳個消息而已。老夫有個好友前日從越國回來,聽說越人要在春後攻吳,擬一

舉滅吳。特來相告,還望封兒能告訴吳王夫差,早作準備。”

伍封奇道:“舅爺爺怎會知道晚輩要前往吳國?”

夫概道:“昨日貴國的子劍到老夫府中來購劍,說過封兒要到吳國去,老夫特地在此相候。”

伍封笑道:“舅爺爺之‘堂劍’名揚天下,想不到子劍也來求劍。”

夫概道:“其實是子劍之女恒素要購劍十口,欲給田燕兒作嫁妝。”

伍封奇道:“恒素要購劍,怎會讓子劍派人來呢?”

夫概道:“老夫每年產劍百口,購者甚眾,是以唯故交好友才能購得到,老夫與子劍有些交

情,卻不認識田氏父子。”

伍封笑道:“原來如此。既然舅爺爺在此,晚輩便帶妻妾到府上拜見。”

夫概擺手道:“老夫來楚之後隱居不出,羞於見人,若非故國有難,老夫今天也不會出來。

老夫說完就走,封兒不必在意。”說話頓了頓,又道:“夫差為人多疑,今日之事封兒萬不可向

他提起。”

伍封點了點頭,夫概又道:“老夫與封兒初次見麵,無以為禮,帶了良劍五口相贈,請封兒

收下。”

伍封忙道:“舅爺爺的寶劍都是天下間十分珍貴之物,晚輩怎好厚顏收下?何況本應該由晚

輩執禮到舅爺爺府上拜訪才是。”

夫概歎了口氣,道:“既然你識得叫老夫一聲‘舅爺爺’,這幾口鐵劍便都是封兒自家之物,

怎說得上厚顏?”命從人拿過劍來,鮑興上前接過。

伍封隨手拿起一口,拔出半尺,立時寒意沁出,映麵欲碧,讚道:“好劍!”

夫概又解下背上大斧,道:“此斧是老夫在吳國時親手所鑄,費精鐵三十六斤,多年來隨老

夫立下不少戰功。如今老夫年紀高大,雖有良兵卻無能用之處,既然封兒是個愛武之人,老夫

便一並相贈。”

伍封道:“這是舅爺爺的隨身兵器,晚輩越發地不好意思要了。”

夫概苦笑道:“此斧的鐵質比老夫這些堂劍還要好些,最妙的是這斧柄中空,由兩截長鐵管

相套,平時拿在手中是四尺短斧,抽出來便是長柄大斧,頗能破陣殺敵。此斧殺人多矣,若隨

老夫埋沒於堂溪,不免委屈了它,封兒若能用之於殺伐,救吳之噩難,老夫感激不盡。”

伍封接過了大斧,心道:“舅爺爺雖然舉兵相叛,與外公闔閭爭位,但仍有愛護家國之心。

他這麼厚禮相贈,其實是怕我入吳之後,急於報私仇而置吳國大局而不顧。”當下點頭道:“舅

爺爺公私分明,晚輩佩服得很。舅爺爺放心,晚輩當以國事為重,不會因私仇而誤家國。”

夫概點了點頭,緩緩道:“這就好,這就好。老夫年紀也大了,今日一見之後,未必再能見

到,這便分手了吧,哈哈!”

他們說話之時,小戰在一旁聽著,此刻又提起那塊大石,抽出韁繩,扶著夫概上了馬車,

馭車揚長而去。

伍封見他說來就來,說走就走,行事毫不拖泥帶水,甚是佩服,呆呆地看了良久。小鹿也

是力大之人,忍不住也上前試著提了提那塊大石,雖然都能提起來,卻不如小戰那麼舉重若輕,

暗暗咂舌,尋思這人的力氣與鮑興相比,大概差不了太多。

伍封與鮑興、小鹿上車繼續前行,葉柔問道:“公子,夫概說了些什麼?”

伍封道:“他怕我與夫差為難,誤了國事。”

夫概這麼一打岔,伍封的心思立刻轉到了吳國,心道:“原來越人正準備伐吳,夫差是否知

道呢?”

鮑興道:“那小戰力氣甚大。”

楚月兒沉吟道:“我覺得小戰有些麵善,總覺得在何處見過,可又想不起來。”

這日申時,到了葉城附近,葉公沈諸梁迎出城外十裏。楚國在邊境設有若幹大縣,各設縣

公,類似齊國的都大夫,不過這縣地並非邑地,屬軍製之域,縣公權大位尊,封地不在該縣,

但采邑必厚,勝過齊國都大夫多矣。葉公采邑在沈,故以沈為氏。

伍封暗道:“這人消息倒是靈通,我途經此處,還未通報他便知道。”與妙公主、楚月兒、

葉柔三女下了車,與葉公子高見禮。

葉公年約六十餘歲,白須過腹,神采奕奕,飄然有神仙之概,大步走上前來,朗聲笑道:

“大將軍名震列國,不料今日方能見著。”

伍封趨上行禮道:“晚輩來得莽撞,反要葉公迎出城來,晚輩甚是不恭。”葉柔曾是葉公的

媳婦,與葉公有父女之誼,伍封也不大好稱呼,隻好以晚輩自居了。

葉公笑道:“大將軍雖是晚輩,但妙公主玉趾親臨,老夫怎也要出來見禮的。”

伍封苦笑道:“這麼說,晚輩是叨老婆的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