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昭陽之後(1 / 2)

“還有,大將軍屈匄入巴一事,需要大王立即停止,秦國不出兵攻打齊國,那麼我們楚國就一定不可以先攻打巴國,以免分兵後,秦軍突然偷襲我楚國的漢中。”

“好,令尹放心,寡人記下了。”熊槐點了點頭,即便昭陽不,他也知道最後是秦國一統下,秦國始終是他心中的一根刺。

見楚王應諾,昭陽勉強笑了笑,有氣無力道:“大王,這第三件事,是老臣要向大王進諫,還請大王最後聽老臣一言。”

“這件事老臣原本是想散朝後單獨向大王進諫的,卻沒有想到老臣沒有堅持住,卻沒想到會在這種情況下想大王進諫。”

“令尹請,寡人聽著。”熊槐哀傷道。

正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鳥之將死,其鳴也哀。

熊槐覺得昭陽現在所的每一句話,都是也哀也善。

“大王,老臣最後要向大王進諫的事情,是昔日先王莊王麵有憂色的故事,請大王以莊王為榜樣,時刻提醒自己。”

“莊王麵有憂色?”

熊槐聽完一怔,而後反應過來,昭陽的是什麼事。

楚莊王麵帶憂色的典故,的是楚國大臣巫臣和楚莊王之間發生的一件事情。

楚莊王,是春秋五霸之一,是楚國即楚文王楚武王之後,又一個十分傑出的楚王。

每當他謀劃軍國大事,群臣沒有誰能趕得上他的時候,他就心情不安,在朝堂上麵帶憂色。

有個大臣姓巫,名臣,封為申公。他看到楚莊王麵帶憂色,就上前去問:“大王每日在朝中議事,眾臣之中無人能夠比得上,大王應該高興才是,為何卻在朝堂上麵帶憂色?”

楚莊王解釋:“寡人聽過這樣的話:‘諸侯能夠自己選擇老師的就可以統一下,能夠自己選擇朋友的就可以成就霸業,自我滿足認為群臣沒有誰能比得上自己的就要滅亡。’如今像寡人這樣才能低下的人在朝堂議事,群臣尚且還趕不上寡人,我國難道不是快要滅亡了嗎?寡人因此麵帶憂色啊!”

這一個典故,昔日曾經同樣被吳起引用過,用來勸誡戰國第一哥霸主國,魏國的魏武侯。

魏武侯接受自己父親魏文侯遺留的魏國,繼續發展魏國的霸業。

魏武侯深受魏文侯熏陶,聰明能幹,每當他謀劃軍國大事,群臣沒有一個人能夠趕得上他,所以他就暗自覺得很驕傲,在朝堂上麵帶喜色。

可是這極微妙的麵部表情變化卻讓吳起觀察到了。

有一次,魏武侯和群臣議論完朝廷大事之後,又露出那種驕傲的喜悅。等到退朝,群臣都走了以後,大殿之內隻剩下武侯和吳起兩個人。

吳起就用楚莊王麵帶憂色的事情向魏武侯進諫,使得魏武侯意識到自己的問題。

如今昭陽同樣用楚莊王的事跡來勸諫楚王,就是因為今在朝會上所發生的事情,昭陽不僅看見了楚王通過暗藏削爵之意政策後的得意,也看出了楚王在這一件事情上,沒有和其他大臣溝通過,想要憑借自己的智慧,獲得群臣的認可。

楚王智謀深遠,對楚國來是一件大好事,但是如果楚王總是想要賣弄自己的智慧,和臣子爭功,這對楚國來就不是一件好事。

剛愎自用,自鳴得意,這都是國君的大忌。

昭陽在朝議中就想到了昔日晉國,三家分晉之前的智伯,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剛愎自用,自以為是,最後的結果卻是身死族滅,連自己的頭蓋骨都被趙襄子漆好,用來做酒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