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1 / 1)

一、人為什麼能活到150歲

科學家們經過長期的科學實驗發現,各種生物的壽命是不相同的。雄家蠅的壽命18天,蜘蛛的壽命6個月,小白鼠的壽命1.5~2年,貓的壽命8~12年,牛的壽命20~30年,駱駝的壽命32~48年,象的壽命100~200年,烏龜的壽命200~300年,鯨魚的壽命300~400年。在南京至今還存在一株樹齡已達1500餘年的鬆樹,杉樹、橡樹、栗樹的壽命2000年,山東定林寺的銀杏樹是商代所種植的,已經曆了3000多年,它的周長15.7米,樹高25.4米;美國北部的美洲杉,名叫“創立樹”,樹齡超過4000年,樹高110.9米;還有非洲的木棉樹,樹齡5000年;澳洲蘇樹齡12000年。

科學家提出多種學說來預測動物的自然壽命,比較公認的有9種學說:

(一)生長期學說

著名學者巴鳳提出:“動物特別是哺乳動物自然壽命相當於它完成生長期的5~7倍。”詳見所謂生長期,就是動物的骨骼停止生長為止所需的時間。

人的生長期為25年,人的壽命應當是125~175歲。

(二)細胞分裂學說

預測動物壽命的另一種學說是細胞分裂學說。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教授海爾弗利克等通過實驗發現,各種動物胚胎細胞的分裂次數是有規律的,分裂到一定次數就會出現衰老和死亡。因此,細胞分裂次數和分裂周期相乘為自然壽命。如雞的細胞分裂次數是25次,平均每次分裂周期為1.2年,其壽命為30年,人的細胞分裂次數是56次左右,平均每次分裂周期為2.4年;所以,人的自然壽命應該是150歲左右。

(三)腦發育學說

科學家弗裏海洛爾在腦科學的基礎上提出,腦部發育與壽命密切相關,哺乳動物的頭蓋骨係數愈大,則壽命愈長;如小鼠的頭蓋骨係數為0.045,壽命2~3年,兔是0.06,壽命是8年,鹿為0.35,壽命15年,而人類為0.7,壽命應達150歲左右。

(四)體力學說

日本東京大學萬井正人教授研究的結果是:人的體力25歲左右發展到頂點,30歲以後一般人就開始下降,每隔6年就變1歲,萬井正人教授根據綜合生理,心理研究結果,人的正常壽命應該是150歲左右。

(五)醫學統計學說

前蘇聯科學家維埃利雷斯左夫,提出人體由很多“零件”有機地組成,它的可靠性,衰老和死亡決定著人的壽命。他用現代概率理論通過電腦計算出人的正常壽命應在180歲左右。

(六)性成熟學說

還有科學家研究生物學的規律後提出:人的壽命相當於性成熟期的8~10倍,人的性成熟期限14~15歲,據此推出人的自然壽命應該是112~150歲。

(七)神經學說

著名科學家巴甫洛夫根據神經學說,提出人應該活到100~150歲。

(八)遺傳工程學說

科學家鮑哥莫列茨根據遺傳學提出人可以活到140~150歲。

(九)基因學說

科學家哈勒根據基因學提出人的最高壽命不應少於200歲。

Tip:移动端、PC端使用同一网址,自动适应,极致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