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怡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宋詞的興起與發展(1 / 3)

宋代文學藝術繼唐代之後,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各種文藝表現形式更加豐富多彩。散文、詩、詞、書法、繪畫、諸宮調、宋雜劇等廣泛興起、革新與發展,使宋代的文學藝術呈現出一派繁榮、瑰麗的景象。但宋代文學成就的最高代表是宋詞。宋詞是我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寶石,曆來與唐詩並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勝。

詞萌芽於隋唐之際,興於晚唐而極盛於宋。宋詞的興起既有其客觀原因,也是其本身的因素使然。

@@長詞短歌應時而生也

北宋統一全國後,開國君主趙匡胤采取與民休息的政策,並通過杯酒釋兵權,使宋朝杜絕了五代十國以來軍人割據局麵,得到了發展的機會。宋朝的前三任皇帝基本都采取平和的治國方略,對商業的發展采取較為寬鬆的政策,極大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黃庭堅《李白憶舊遊卷》拓片宋代的財政收入在清朝之前是中國曆代最高的,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較為殷實,從宋朝“汴都數百萬戶,盡仰石炭,無一家燃薪者”,可以看出宋朝經濟的繁盛,宋朝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和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也真實地反映了宋朝商品經濟的發展和繁榮。北宋政治的穩定和經濟的繁榮發展,為宋詞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宋朝是我國市民階級正式產生、形成的年代,宋代開始出現了一些人口眾多、經濟繁榮的大城市。人口超過20萬的城市有6個,10萬戶以上的城市增加到46個。大批的手工業者、商人、小業主構成了宋朝的城市市民。他們經濟富足,有自己獨立的價值追求。這些新興市民階層的誕生,極大地刺激了茶坊酒肆、娛樂業等第三產業的繁榮發展。市民富裕閑暇的生活及審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代文化的高度繁榮。如戲曲、雜技、音樂、詩歌、小說、宋詞等都得到了高度發展。這時宋詞因其通俗易懂、抒發感情、易於傳唱的特點,很快就得到了市民階層的歡迎。於是,宋詞就有了一個龐大的歡迎和接受群體,那麼它的興起和發展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在中國古代,詩受到特殊重視。《詩·大序》雲:“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乎詩。”詩的社會作用與價值被如此尊重,詩壇上便出現了大量的不朽之作,尤其到了唐朝,詩不論是形式、音律還是內容風格,都達到了美輪美奐的程度。晏殊“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詞意圖後來的文人雖然有心製作,亦難出其奇巧,獨成一家,無論如何都難以擺脫前人的桎梏和束縛,給人一種拾前人牙慧的感覺。這對才高氣傲的宋代文人來說,實乃萬萬不甘也。這並不是宋代文人才氣不如唐朝人,而實在是如王國維《人間詞話》中雲:“文體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習套,豪傑之士亦難於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它體,以自解脫。”到宋時,在詩中說理、顯示博學的成分越積越重,而士大夫文人的閑暇時間和宴會應酬越來越多,他們需要一種更為自由的文體和文風來表達他們的心中訴求和渴望。而詩歌這種載體又不能令文學之士把自己的一往情深、萬種閑愁傾瀉,於是他們便另辟天地,起於隋唐之間的詞便成了繼承詩歌的一種新興文體。詞經晚唐傳至宋,恰如正在茁壯成長的苗木,它幼小的生命正待發展,而對文人來說,詞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天地,詞自由奔放、能歌能唱、易於傳播的特點,一下子使文人才子們找到了自由發揮的空間,於是宋朝大批的才子文人便投入到了詞的創作之中。可以說,詞來的是正當其時。

宋詞兼有文學和音樂兩方麵的特點,或者說詞本身就是一種依附一定曲詞配樂讀唱的詩。詞初名小曲、曲子、曲子詞。又名樂府、近體樂府、樂章、琴趣,還被稱作詩餘、長短句等。從以上眾多的名稱中我們就可看出詞與音樂的密切關係。詞在唐五代時即由文人在民間創作的基礎上引進教坊和詩壇。作詞一般是按照某種樂調曲拍之譜填製歌詞,曲調的名稱如《菩薩蠻》《蝶戀花》《念奴嬌》等叫做“詞調”或“詞牌”;按照詞調作詞稱為“倚聲填詞”。

宋詞唱法雖久已失傳,但今天的我們讀當時依譜所填的詞,仍然可以從其字裏行間感受到音樂節奏之美。它們或纏綿婉轉,或閑雅幽遠,或慷慨激昂,或沉鬱頓挫,令人回腸蕩氣,別有一種感染力量。正是這種豐富的感染性,使得宋詞一出生就引起了大家的共鳴,一些文人騷客紛紛加入,源源不斷地提供了創作作品。而另一方麵,這些詞經由市民、歌伎的傳唱,又得到了更進一步的傳播。宋人雲:“凡有井水飲處,皆歌柳永詞。”可見宋詞這種音樂性的特色,使宋詞一麵世即得到了廣泛的支持和傳播。

在君主極權的環境下,皇帝的好惡對社會的發展和文學的發展也都有著重大的影響。如西漢成帝喜歡細腰的皇後趙飛燕,一時細腰成為女子美麗的標準,國中女子紛紛節食減肥效仿趙飛燕,以求得到皇帝的召見和寵愛,甚至不少女子為之餓死。到唐玄宗時,由於其喜歡豐滿的貴妃楊玉環,一時整個國家又皆以豐滿為美,豐滿者揚眉吐氣,苗條者皆唉聲歎氣,瘋狂飲食以求發福。同樣,君主的好惡也影響著文學的發展。如唐代君主愛好詩歌,於是詩歌便在唐代得到極大的發展,李白因其詩歌而得到唐玄宗、楊貴妃的稱讚,一時名滿天下,傲視群雄。在唐代科舉考試時,考生文采的好壞直接關係到自己的功名,所以文人才子皆發憤苦學鑽研詩歌,一時詩歌創作蔚為壯觀,達到了其發展頂峰。到了宋代,詞是最流行的文體,當代的皇帝貴族也競趨風尚。宋代的皇帝雖然治國一般,缺乏雄圖大誌,但大都是藝術家,對琴、棋、書、畫、詩、詞樣樣在行。這些皇帝大都能妙解音律,自製新篇,於是他們就以作詞的好壞,作為提拔、獎勵、拔識新人的標準。在這種名利誘惑之下,自然上下成風,詞作者日眾,造成宋詞普遍發展的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