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歸雲,陽光剛剛升起,照在紅的花,綠的葉子上,葉子上還帶著晶瑩、透明的新鮮露珠。
風也是新鮮的,新鮮而芬芳,就仿佛像多情少女的呼吸。
時當暮春,鎮江運河兩岸栽種的楊柳,垂著長絲,在東南風裏,顯出一種柔弱無力的姿態,柳梢上仍殘留著金色的夕陽,雀群掠過,新的一天又將重新開始。
這時從南邊來了一隻船,停泊在此處,船不大,艙也不小,艙中是兩位姑娘,還都是旗人家的姑娘,是姐妹二人。
這作姐姐的即是日後的西太後(慈禧太後),為清穆宗同治帝(愛新覺羅·載淳)之母。
那位妹妹,就是日後醇清王的“福晉”,也即是清德宗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的母親。
可是,在這時候,她們也料不到日後有那樣的尊榮富貴,目前都正處在艱難困苦的命運之中。
原來她們姐妹,是滿洲正黃旗的旗人,姓“葉赫納蘭”,這位姐姐叫葉赫納蘭·杏貞,其妹叫葉赫納蘭·婉貞。
她們的父親葉赫那拉·惠征是作“正黃旗”的參領,(原鑲藍旗,慈禧即位後升至上三旗。)是個極小極小的官兒,一年隻能得兩次俸祿,生活非常之窮苦,住在北京城辟才胡同裏,每天的菜,油鹽醬醋,都要兩個姑娘自己去買。
那時候的葉赫納蘭·杏貞,才不過七八歲,就長得十分美麗聰明,穿著帶補丁的舊衣裳,胳膊肘兒提著一個荊條編製的小藍子,裏麵放一個碗一個瓦罐兒。
幾乎每天要到附近的一家油鹽店去買一個小銅錢的醬,兩個小銅錢的香油等等。
那油鹽店的掌櫃時常逗著她玩。在這樣艱難窮苦的日子中,她漸漸的長大了,成為一個豐姿綽約,端重懂事的美姑娘,妹妹也長到十四歲了。
在這時候,她們的父親才被晉升為江蘇省鎮江府的副將,將妻子和長子葉赫納蘭·照祥留在北京,卻帶著她們姐妹前往任所。
本來,兩個年輕的旗人姑娘,到了遙遠的南方,飲食起居就多不習慣,幸仗著大姑娘為人能幹,把家中事務處理得井井有條,老副將在任所上的生活尚稱舒適。
可是究竟年紀老了,副將即是副總兵官,通稱之為“協鎮”,領著一族人,(一族即是一協)責任不算小,公務也甚繁多,所以這位老副將也因勞致疾,不到一年,竟病歿於任所。
這對她們姐妹,真如晴天的霹靂,小姑娘慌的哭了,幸虧大姑娘遇事不慌,忍悲治喪,可是老副將的身後又極為蕭條,幾乎連運靈的盤纏都沒有,幸是任上的幾位同寅,湊了一些錢,並派了一個老仆人跟隨著沿途照顧,將棺木抬到船上,她們姐妹穿著重孝,上了船還不住的痛哭,又兼春雨連綿,景況是十分的悲慘。
船出鎮江,順江流而東下,至揚州,這才又換船北上,長途跋涉,一棺附舟,長姐幼妹,相依相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