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文明衝突時代(5)(1 / 2)

2011年3月20日,當地時間20日晚10時左右,在的黎波裏市中心,利比亞防空部隊的炮火射向夜空。橘紅色的連串炮火在夜空中交織,形成密集的火網,並在高空中發出巨大的爆炸聲。空中截擊成功,的黎波裏暫且避開一次空炸。但在以後的時間裏,幸運女神並沒有再眷顧這座在20世紀70年代重新振作的古老城市。利比亞人民在這場戰爭中,開始了悲劇的逃難。

就在前幾天,3月17日,聯合國安理會以10票讚成、5票棄權的投票結果通過第1973號決議:在利比亞劃定特殊空域,限製衝突各方飛行器在管製空域內的飛行活動,目的是保護平民和平民密集區免遭空中軍事力量打擊。北約聯軍借著白紙黑字的決議書,不顧國際法規定,全憑自己的意誌權力對利比亞恣意妄為地進行軍事打擊。

據一位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官員稱,開戰三個月來,每個月都接到多起利比亞難民船沉沒或失蹤事件的報告。數百人遇難,三個月合計遇難者至少上千人。或許我們可以來看看下麵的數據記錄:

3月底,兩艘分別搭載120人和360人的難民船離開利比亞後“神秘消失”,失去音信;同為3月,一艘搭載70多人的難民船在地中海確認沉沒,僅少數人得以生還。

4月6日淩晨,一艘滿載著300多名難民的船隻在距離意大利蘭佩杜薩島40英裏處的海域發生傾覆,造成至少250人不幸遇難。

5月6日,一艘搭載600多名難民的船隻在駛出港口後不久船體斷裂,隨後沉沒,少量難民自行遊泳上岸,但多數不通水性的難民遇難。

5月8日,一艘載有約500人的難民船在意大利蘭佩杜薩島附近海域觸礁擱淺。

5月10日淩晨,又有載有600名難民的船隻在的黎波裏港口外沉沒,造成至少200人死亡。據該事故中不少被救上岸的人回憶,他們周圍都是屍體,漂浮在海麵上,十分恐怖。據一名在其他船上的目擊者稱,傾覆的難民船上的人一邊呼救,一邊試圖遊到岸邊,但成功者究竟有多少,還是個未知數。

5月14日,一艘載有222名難民的船隻在途中遇險,大部分人在傑爾巴島附近被突尼斯海上警衛隊和政府軍救起。

而在此之外,顯然還有更多不為人知的難民小船悄然消失在地中海。

斯大林曾有名言:“一個人的死亡是悲劇,一百萬人的死亡則隻是統計數字。”在這個大悲劇裏,還有太多連統計數字都沒有進入的生命消失在媒體的聚光燈外。但無論如何,這些數字達到利比亞內戰本身傷亡的近十倍,是一個基本無爭議的數字。

悲慘的事情不止一件。3月25日,72名難民乘船從利比亞駛往意大利,在地中海途中水盡糧絕、燃油耗光,船隻曾靠近北約航母,多次求援結果被拒。漂流16天之後,船上61人活活渴死,最後隻剩下11人生還,1人上岸立即虛弱死亡;其他人被政府軍拘捕,有1人於獄中死亡。被拘禁4天後,生還的9人才獲釋。北約官員對此互相推委。

自北非多國發生政局動蕩以來,大批來自突尼斯、埃及、利比亞等國的近兩萬非法移民持續擁入意大利。意大利頻頻向歐盟尋求援助,要求歐盟作出統一部署和安排,但都沒有得到積極回應,意大利無奈隻能采取“分流”方式減輕國內安置壓力。

勞燕分飛,歐盟諸國的曖昧態度,讓我們再一次看到,在“利”與“義”麵前,什麼叫做“該出手時就出手”。眾人闖禍,一人承擔,盡管在道義上說不過去,但想到當初意大利也曾在聯軍的軍事行動中叫囂,或許我們可以說,這正印證了中國的一句古話:惡有惡報。然而,對於利比亞無辜的人民來說,他們又曾犯下過何種罪孽?是不是西方強國要用他們的炮火,給我們的子孫另行創造出一句“古話”:善也有惡報?不管怎麼說,此時此刻,利比亞人民的悲劇肯定還在上演。

就在我們的視線都集中在被空炸的利比亞首都的黎波裏時,北約把炮彈正悄悄地對準了朝鮮駐利比亞大使館。朝鮮駐利比亞大使館被炸的消息一曝光,北約便四兩撥千斤地把大家都心知肚明的“西方強盜的故技重演”推給炮彈手的失誤。正如12年前,也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誤炸”中國駐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大使館一樣。在此幾個月之前,朝鮮對韓國的叫板惹惱過身處另一端的美國。而這一次的“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失誤行為,既顯得可笑,又把其資本主義虛偽善變的手段暴露無遺,試圖借助這一變化打出“多邊主義”的美國,把北約置於領導地位,從而便可巧妙擺脫以往“單邊主義”的罵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