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間上小學的時候,常清波就覺得段玲芝是班裏的最美的姑娘,沒事總想偷看人家幾眼,看一眼心裏舒服極了;考入清水縣城郊民中,遍看班裏的女同學,常清波還是覺得,段玲芝是長得最美的。美在哪兒?美在她長得洋氣,美在她活潑風趣,美在她笑起來咯天嘎地,無拘無束,旁若無人。
不,常清波感到吸引他的還不是這些,當他偷看那美麗的臉蛋和窈窕的身材後,目光最終總落在那鼓囊囊的胸脯上,胸脯被衣衫緊裹著,像要爆跳出來一樣,他多麼想知道那裏麵深藏的秘密,真想給她脫下來看個究竟,可他敢嗎?他不敢。他突然感到自己太卑鄙了,連忙拋棄欲望,強行把思路拉向別處。
常清波就是想和段玲芝相處在一起,近點,再近點,更希望人家愛他追他,可他又有個賤毛病,當段玲芝真要接近他,給他說句話,他又害怕了,又想裝正人君子,表現得不近女色的樣子,用四平八穩表現自己的正經和女人的禍水。尤其當兩人不期而遇,單獨相處的時候,他更嚇壞了,心顛神簸,氣短語噎,狼狽得像被脫光衣服似的,麵紅耳赤,甚至落荒而逃。
清水縣城郊中學是個民辦公助學校,建於大Y進的1958年,按設計剛建一半,62年大下馬時就被砍掉了,65年才又恢複起來招生。它坐落在清水城西的西大崗上,中間隔著一條清水河,清澈的河水入白河,流漢水,進長江,通武漢,到大海。
從清水城到西大崗要通過清水河大橋,大橋也是58年大Y進的產物,三孔拱形,大拱上有小拱,巍巍壯觀,如虹臥波。跨過大橋,信南公路蜿蜒在西大崗腳下,灰黃寬闊的沙土路麵上,不時有汽車顛簸而過,傳來陣陣汽車的喇叭聲。常清波和同學們都不可思議,為什麼要把新校建在荒涼的西大崗,而不建立在商業繁榮的城區呢?其實他們不知道,當年的縣委書記畢竟爭可是有大設想的,她規劃的西大崗是工業區,清水河大橋將來是市中心。
在小學的時候,課桌和凳子都得自己從家裏帶,學校隻提供房舍,所以,班級裏的課桌座位都是參差不齊,淩亂不堪;到中學就是好,尤其城郊民中,青磚紅瓦一樣的新校舍,黑麵紅腿統一的舊課桌。課桌整齊地擺放,每排4張,每桌坐兩人,中間兩桌相挨,兩邊兩桌靠前牆和後牆,共擺6排,全班48個學生。
男同學和女同學一般是不說話的,班主任老師尤國華為了防止上課說話,影響學習,就學習外班,利用男女同學授受不親的這一特點,也讓每個男同學座位上安排一位女同學。常清波的身邊就是安排的段玲芝,他們坐在中間靠後一點的第五排,常清波坐外邊,段玲芝坐裏邊,能與心愛的姑娘坐一起,的確是常清波求之不得的。
常清波瘦瘦黑黑,個頭不高,卻有著詩人般的高傲氣質,理著偏分學生頭,一身洗得有點泛白的藍色軍幹服,一雙媽媽做的千層底黑布舊鞋;總是緊抿著嘴唇、一雙有些憂鬱又有些執著的眼神,不多說話,一切都顯得那麼普通無華,一個標準的農村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