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時期,太武帝拓跋燾派遣董琬通使西域三十六國。
董琬歸朝後,按地理位置及風土人情將西域又劃分為東西南北四域。
一域:“自蔥嶺以東,流沙以西,謂之東域。”
二域:“自蔥嶺以西,河曲以東,謂之西域。”
三域:“自者舌以南,月氏以北,謂之南域。”
四域:“自西海之間,水澤以南,謂之北域。”
玉門關,始置於漢武帝開通西域道路、設置河西四郡之時,因西域輸入玉石時取道於此而得名。
漢時為通往西域各地的門戶,離玉門關最近的則為西域四大域的南域大漠。
南域,一無名小型綠洲。
十尺見方的一汪碧水猶如一塊蒼翠的綠寶石鑲嵌在金黃色的大漠之中。
環水一周鬆散的分布著寸許高新發的鮮嫩青草和低矮灌木。
灌木之間卻有一株孤零零的高大古樹倔強生長,枝幹虯曲蒼勁頗有拏雲攫石之勢。
時值大地複蘇、春暖花香的陽春三月,但大漠之中卻早已是酷熱難耐。
廣袤的大漠被烘烤的猶如巨大蒸籠,到處是逼人的熱氣。
熱氣中彌漫著一股令人十分躁動與不安的氣息,此刻卻無一絲微風吹過,方圓百裏的大漠正在沉默中醞釀著一場驚天的殺機。
小型綠洲東北方向有一座高聳的沙丘,沙丘之上卓然並立著三名遊牧民族打扮的彪形大漢。
三人騎在全身黑色且異常高大的駿馬之上正極目遠眺。
位於中間位置的乃是一位年約五十的白胡老者。
這老者頭戴豹皮氈帽,腳踏黃牛皮靴,腰間斜跨著一把巨大無鞘彎刀,刀身不時閃過凜冽寒光。
刀身與刀柄連接之處布滿深褐色的斑紋,這是血跡常年淤積風幹而成,這柄巨大彎刀無疑是一把飲血多年的戰刀。
老者布滿皺紋的臉龐之上,雙眉卻漆黑如墨直入鬢間,與雪白的胡須形成鮮明的對比,更是平添了一股威嚴剛猛之勢。
白胡老者收回目光,閉目沉思半晌,方才睜開如鷹隼般的雙眼,目光最終停留在不遠處的綠洲之上,用沙啞的嗓音沉聲問道:“永陟,一切都準備妥當了嗎?”
白胡老者右邊的騎手是一圓臉中年漢子,十幾根黑色小辮縱橫交錯盤於腦後,滿臉的油光,大大的眼睛,一笑起來倒有三分廟宇中供奉的彌勒佛之相。
聽到白胡老者的問話他忙用不太熟練的漢話恭敬答道:“那霸頭領請、請放心,族中大巫師已將足量、足量的迷迭香交給了我。我更是、更是親手將其全部投放於水灣之中。就這麼丁點、丁點的小水灣,來的別說是七品天罡高手,就算、就算是修煉七百年的駱駝精也得乖乖給爺們躺、躺下。”
結結巴巴的答完話,名叫永陟的圓臉漢子用他那蒲扇大手胡亂抹了一把額頭上大片的汗水。
他倒不是結巴之人,隻是這漢話卻總是說不順溜。
剛說了這幾句漢話就令他感覺猶如經曆一場大戰一般,周圍空氣的熱度又憑空增加了幾分。
此時,霸道的烈陽如同暴虐帝王,恣意將滾燙熱流噴灑於大地之上。
圓臉漢子永陟煩躁地甩了甩手上的汗珠,接著又扭頭看了看身旁毫無熱意頭戴氈帽的大頭領那霸及其身側的長子那羅,雙目之中盡是欽羨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