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須知道的緊急求救電話
處於險境,發生災難、急病或個人無法解決的突發事件,都應撥打110、119、120、122等社會緊急救助電話,這是一項必備的生活技能。
撥打緊急救助電話的情況
110:為發生打架鬥毆、盜竊搶劫、強奸殺人等治安事件,公民孤立無援;發現溺水、墜樓、自殺等意外傷害事故;老人兒童、智障人士或精神疾病患者走失;水、電、氣、熱等公共設施出現險情,需要人民警察幫助時的報警求助電話。要注意保護現場,實施正當防衛時應避免防衛過當。
119:為發生火災,呼喚消防人員的報警求助電話。應盡可能準確報出失火地點、著火物資、火勢、是否有人被困火場等。119還參與其他災害事故的搶險救援,包括危險化學品泄漏、水災、風災、地震、建築物倒塌、空難、恐怖襲擊等。
122:發生交通事故,需要交通警察處理的報警求助電話。注意保護現場,不要隨意移動傷員以免加重傷害。
120:為全國統一的醫療急救電話號碼,免收電話費,投幣和磁卡電話無須投幣和插卡可直接撥打。是在發生急病或受傷時,需要救護車和急救醫生搶救病人和傷員的求助電話,各地城市均已開通。打電話時要告訴對方病人的基本情況和報告者的聯係方式。
專家提示
撥打各類求救電話時應保持鎮靜,講話要清楚,分清主次。說明災害事故的性質、發生時間、地點範圍和嚴重程度,並告訴本人的姓名和聯係方式。必要時派人到路口引導。
沒有突發災害事故時謊打求救電話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要教育兒童不要搞惡作劇。
2.處於險境如何向外發出求救信號
上山采草藥不慎摔下山澗無法爬出,怎樣發出求救信號讓大家盡快找到?失火時被困屋內或地震被埋壓在廢墟下,身處險境,怎樣讓救援的人知道你的準確位置呢?
發出求救信號的辦法
在黑暗環境中要用手電筒、火柴、蠟燭等發出求救信號。
發生火災被困樓房可將頭、手伸出窗外,搖動鮮豔的頭巾、衣物、紅領巾等引起救援人員的注意,也可用哨子發聲求救。在高處可拋擲物品引起下麵注意。
地震被困廢墟下可敲打臉盆、瓷器、玻璃物體發出聲響。
野外遇險,白天可燃燒新鮮樹枝、青草等植物發出煙霧,晚上可點燃幹柴,發出火光向周圍求救。
專家提示
有一種國際通用的緊急求救方式,是用摩爾斯電碼發出SOS求救信號,分別用三短、三長、三短表示3個字母,長信號約為短信號的3倍。可利用開關手電筒、礦燈、汽車大燈、室內照明燈等發送信號。也可利用哨音、汽笛、琴聲、敲打物體等方法發送。每發送一組SOS信號,停頓片刻再發送下一組。白天有陽光時可用鏡子晃動反光發出求救信號,每分鍾閃照6次,停頓1分鍾再重複進行。在野外可以用樹枝、石塊、衣物等一切可利用的材料,在較大空地堆擺出“SOS”或其他字樣,每個字至少長6米,便於空中搜救人員看到。
3.怎樣選擇和利用應急避險場所
應急避險場所是居民躲避自然災害和危險事故的地方。不同的災害和事故的發生特點與危害程度不同,對應急避險場所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但都要求具備能夠短期生存的基本保障條件,如貯備幾天的食物、飲水、藥品、生活用品、消防器材、急救物資及器材。
應急避險場所的選擇
地震避難。應選擇地勢開闊和有飲用水源的地方搭建防震棚,附近沒有高大建築物,還要避開滑坡和泥石流多發區。
洪澇避難。應選擇地勢較高的丘頂,地處低窪地區的應事先建避洪樓,要求地基堅固且較高,並且儲備一些救生圈和橡皮艇。
防空防化。通常為地下設施,要求達到足夠的深度,防化學汙染還需要有較長的通道,中間有好幾道密閉的門,要有良好的通風設施且具有消毒過濾功能。儲備防毒麵具。
防滑坡與泥石流。選擇地質構造比較穩定的地勢較高處建避險所,避開可能發生滑坡的坡麵和溝穀。
防火避險。可與地震避難場所合用,但對消防器材、消毒麵積和消防用水的要求更高。
專家提示
不同類型避難場所各有其功能不能混用。如地下室可用來防地震和防空襲,但防洪卻需要選擇高處。避難場所應結合適度開發利用應以不損害其防災避險功能為前提。
4.家庭應備哪些防災應急用品
為防備火災、地震、煤氣泄漏、燒燙傷、跌傷等意外災害事故的不時之需,應事先準備一個裝有必需應急物品的家庭防災應急用品箱或包。
防災應急用品需要配備的物品
火災逃生4件寶:家用滅火器、水和毛巾、手電筒、逃生繩索,繩索的承重力不應小於200千克,繩索直徑25~30毫米,外裹阻燃材料。
外傷救護器材與物品:三角巾、繃帶、毛巾、布條、膠布、潔淨紗布、熱水袋、乳膠手套、塑料薄膜或塑料袋用以盛東西或覆蓋燒傷創麵。
可發出求救信號的錘子、哨子、手電筒和電池、收音機等,放大鏡可以聚光點火,也可助你拔刺穿針。防水火柴和蠟燭,既可生火又可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