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莫把炒股當賭博(1 / 2)

股市,這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地方。有人說這裏是天堂,因為這裏可以使人一夜暴富;有人說這裏是地獄,因為這裏也可以讓人幾天之內傾家蕩產。很多富翁從這裏誕生,同樣很多富翁的口袋也在這裏被掏空。這個每天成交數千億元的大資本市場,天天都在上演財富的再分配。

正因為股市有著這樣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的特點,因此,雖然有經濟學家的循循善誘,有輿論機器的反複宣傳,但在當前的中國股市,相當多的一部分股民還是沒有把持有股票視為一種投資,而僅僅是做為一夜暴富的投機。據統計,中國的股民僅7.5%的人認為來日方長,持有長期股票進行長期投資,其餘的都是短期投資者。這當然與上市公司的業績不理想、證券市場的運作不規範、法律不配套、製度不健全有關,尤其是一些上市公司把在股市圈錢當作第一需要,忽視投資者的利益,這無疑促使股民把主要精力放在搏取股票差價上,這便是中國人通常所說的“炒”股。而在很大程度上,這種以搏取二級市場差價為主的“炒股”,帶有一種“賭”的意味:“賭”業績增長,“賭”分紅派股,“賭”扭虧為盈,“賭”重組成功,“賭”莊家介入……當然其最後的落腳點都是“賭”股價上漲。大多數股民都習慣於這種短線“賭”股,而缺乏中長線投資的思想,這是當前中國股市頻繁波動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大多數股民在股市裏不是套牢就是虧損的關鍵症結。

發財的願望把中國股民的夢想塗抹得五光十色。在理想和現實的長期折磨中,在神奇的“楊百萬”等傳說的激勵下,許多人懷著圓夢的激情殺入股市。股市裏不需要血緣,不需要職權,不需要風吹日曬和長時間的等待積累,就可以使人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社會財富在這個市場中快速地重新排列組合,市場造就了一批暴富暴貧者,更培育了一些人的賭博心態和僥幸心理。許多人把股票投資當作是一種包含著相當大的賭博色彩的金錢遊戲,不計後果,孤注一擲。沒有錢的借錢炒股,借不到錢的挪用公款炒股,不作分析地追漲殺跌,不顧風險地狂賭濫博……固然有少數人憑運氣賺了錢,但絕大多數以賭博心態炒股的股民,無一不是以輸錢賠本而告終。大量的事實表明,股市雖然帶有一定的投機性,但炒股絕對不是賭博。不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不認真分析股市運行規律,不詳細研究上市公司的基本情況,一心想憑運氣賭命運一夜暴富,其結果往往是適得其反。鹽湖鉀肥認沽權證在行權前早已沒有任何價值,純粹是廢紙一張,但居然有許多人花七八元去買進來,結果血本無歸;一些ST股票,明明沒有任何業績改善的跡象,卻也被一些股民當作寶貝買進來,結果遭遇退市,資金鎖死,不知何時才有出頭之日。

炒股不是打仗,更不是賭博,需要的不是破釜沉舟的勇氣,不是孤注一擲的賭勁,而是冷靜理智的操作。但許多人偏偏忽視了這點,雖然不斷有人撰文著書提倡理性選股、冷靜操作、適量投入,但許多股民卻由於發財心切,根本不屑於搞什麼逐步建倉,隻想一口吃成胖子,一夜成為富翁。一看見某隻股票長勢較好,或者聽說某隻股票有什麼題材,便傾其所有,全倉殺入,隻想賺個盆滿缽滿,猶如想錢想得發瘋的賭徒。許多人隻看到股市賺錢,卻沒有看到股市裏麵的風險,一心想在股市裏“撈一把”,尤其是股市火暴的時候,更是迫不及待地把股市當作改變自己經濟狀況的一條途徑,把自己的下崗補助費、退休工資都拿到股市裏去賭運氣。有的在自己沒有錢的情況下還借用別人的錢炒股,甚至於借高利貸,或者挪用公款,美其名曰是“借雞生蛋”,以為這股市就是自己的銀行,可以每天揀銀子,宣稱“砸鍋賣鐵也要賭一把”。殊不知股市瞬息萬變,大漲可以突然變成大跌,紙上富貴可以頃刻化為烏有。如果是用自己的閑錢炒股,即使套牢了,也對自己的生活沒有大的影響,可以等待時機翻本;但如果是借別人的錢,甚至是高利貸,屆時要還,股市一跌,你就隻能割肉斬倉,眼睜睜地賠錢。如果跌得過多,超過你的償還能力,其危險更是不言自明。我們發現,在每一輪股市暴漲之時,必有許多人借錢炒股;而暴漲之後一旦暴跌,必有許多人捶胸頓足,要死要活,甚至有人跳樓、割脈。如果你去調查,那些尋死覓活者中,十有九是借錢炒股者。因為虧損較多,無力償還,隻好一死了之。這樣的悲劇屢屢發生,值得我們認真汲取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