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情大漲時,投資者絕不能樂以忘憂,應避免使自己的操作量隨著行情的上漲不斷增大。恰恰相反,當行情漲到一個偏高水準時,應不斷減少持股量。當然要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許多人在這種大漲行情中是不願減少持股量的。越是這時我們越是要保持清醒頭腦,克服心中過分膨脹的貪念和欲望,該獲利了結的獲利了結,該減倉的堅決減倉,以免又是紙上富貴一場。
許多人把股市看作是搖錢樹,是聚寶盆,其依據就是股票的最低價與最高價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額,由此推想,如果在低位買進再在高位賣出,怎麼不賺大錢發大財呢?像貴州茅台,如果2006年10月以40元一股買了,再到2007年10月以199元一股賣掉,一年時間,投資40萬元就可以變成199萬元,這樣巨額的利潤到哪裏去找?
有這種想法的人,實際上是對股市不了解的人。單純從股票的差價上看,且不說當百萬富翁,做千萬富翁也易於反掌。但實際上我們看到的是曆史,是已經過去了的事實。真正身臨其境時,誰知道哪是低點哪是高點?我們每次進貨,不都是認為在低點進的嗎?而事實上卻是一個高點。同樣,我們出貨時,也總是以為當時是一個高點了,誰能判斷出它隻是一個台階一個小坎呢?而且更讓許多投資者深有體會的是,且不說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從低位進貨再到高位出貨,即使真的如此賺了一大筆錢,也不見得能守得住財,大多數人往往在一個意想不到的行情中或者一次失誤的操作中又把所賺的錢吐了出去,甚至還賠上了老本。這便是欲望膨脹的後果。許多人剛剛入市時小心翼翼,謹小慎微,如果出師不利,入市便虧,則更加謹慎;而一旦賺了錢,則立即得意忘形,把所有的成果都歸結於自己會選股,會操作,認為自己炒股水平高,運氣好。今天賺了明天還會賺更多,今天投1萬賺了5萬,明天投資10萬就能賺50萬。昨天或許是穿背心入市穿西裝出來,春風得意,於是晚上就想,明天騎自行車進市誰說不會開一輛奔馳車出來呢!或許明天又如願了,於是又想,如果開一輛奔馳車進來豈不會賺10輛奔馳車出來?但往往在這時候,股市卻翻臉了,開進去的奔馳車,“開”出來的卻可能隻是自行車了。這種越賺越得意忘形,越賺膽子越大,最後由賺錢變成賠錢的事例,股市裏多得是。上海有一位大戶便總結出了一個“一三五、二四六”定理:第一個項目贏了,第二個項目往往比較草率,往往會輸,第三個項目又會好一點,但大的投資往往是偶數次做出的,所以失敗者總比成功者多。
既然如此,就不能賺個一兩次就得意忘形,可惜這一點卻被許多人忽視。進股即跌,還能保持清醒頭腦,但如果買進之後,價格扶搖直上,欲望就開始膨脹,頭腦就開始發熱,以至樂而忘憂,在行情過度火暴即將反轉的時候,還幻想價格會上漲,結果使自己由賺錢變成賠錢。因此許多人不是沒有遇到機會,也不是沒有賺過錢,關鍵是沒有把握住機會,沒有守住錢財,到手的鴿子又飛走了。許多人在涉足股市之初還能保持小心謹慎,可是等到真正賺了一點錢,嚐到了一點甜頭,就頭腦發熱,膽子大了起來。於是隨著股價的上漲,不斷加碼買進,甚至向別人借錢繼續投進股市,殊不知價格越高,購進股票的風險越大。最危險的是這些人並沒有對股市的現狀和未來的趨勢作出有把握的判斷,由於操作金額過大,再加上所負擔的利息,如果行情下跌,不但自己賠了本,還讓親戚朋友跟著倒黴,由此而產生的經濟精神壓力是可想而知的。
當然,這個問題也要具體分析。買進股票後,看著股票價格節節高升,自然喜上心頭。伴隨而來的,又增添了一份煩惱,是否見好就收?賣早了,隻有蠅頭小利;賣晚了,又怕紙上富貴一場。此時最重要的是要認清形勢,掌握行情,從國家政治經濟形勢、政策法令、行業發展狀況、企業經濟效益以及供求關係和成交價量的變化等來進行分析預測。如果得出的結論是股價當時處於低檔,剛開始翻升,那麼不僅不必盡早獲利了結,甚至完全可以加碼買進,采取乘勝追擊的大膽投資策略。而如果已經處於高位,股價已經上漲了較多,則應該立即獲利了結,不要貪心以後還會上漲,要漲也是人家的利潤,不是你一個人能吃得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