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趙光義殺兄:哥不是兄弟,是權力(3 / 3)

是指伏羲、女媧、炎帝,“五帝”指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宋皇後這樣說,就是承認趙光義做皇帝了。

趙光義什麼反應?他故作悲傷,淚流滿麵地說:“共保富貴,不用擔心。”

至此,趙光義搶在侄子趙德芳之前登基為帝。而太祖之死,蹊蹺離奇。從公元976 年10 月19 日夜另外幾個疑點,和趙光義登基後的一係列舉措,都不能不讓人猜測和推斷,所謂“斧聲燭影”之謎,就是趙光義精心策劃毒死兄長趙匡胤的一樁謀殺案。

疑點一,既然趙光義已經買通了宦官王繼恩,為何又要程德玄在府門外等候?是為了和王繼恩接頭嗎?不,他另有打算。我們知道,這個程德玄是精通醫術的,趙光義毒殺趙匡胤離開宮中時,趙匡胤即便毒性已發作,但還沒有咽氣。因此,趙光義必須保證萬無一失,一旦趙匡胤不死,他還可以帶上程德玄前去,以醫治為名再次下手。

疑點二,趙匡胤突然命人召晉王趙光義入宮,並且屏退左右侍從,獨自與趙光義酌酒對飲。

為什麼突然召趙光義,這一點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如果可以推測,那麼有一種可能——不是趙匡胤夜裏召趙光義入宮,而是趙光義主動求見,才應召前去。這時候,他剛從洛陽回來,便開始實施他的謀殺計劃。他攜帶準備好的毒藥到了宮中,在對飲中趁機將毒藥投到趙匡胤的酒中。趙匡胤之所以屏退左右侍從,並非是要和趙光義獨飲,而是有重大秘事要和趙光義交談,這個秘事,最大的可能就是誰來繼承自己的皇位。

再看趙匡胤死後,趙光義的一係列舉措。

舉措一:是我們熟悉的“金匱之盟”。太宗趙匡胤死得不明不白,趙光義為了顯示自己即位的合法性,便拋出其母杜太後的遺命——在杜太後臨終之際,召趙普入宮記錄自己的遺命。據說當時太祖也在場,杜太後問太祖何以能得天下?太祖說是祖宗和太後的恩德和福蔭。杜太後說:“你想錯了,若非周世傳位幼子,使得主少國疑,你怎能取得天下?你當汲取教訓,他日帝位傳光義,光義再傳光美,光美傳於德詔,如此,則國有長君,乃是社稷之幸。”

太祖聽完這番話,哭泣叩拜。杜太後便讓趙普將自己的遺命寫為誓書,藏於金匱之中。

這個“金匱之盟”,年代久遠,充滿迷霧。兄死弟及皇位並沒有先例,趙光義當皇帝名不正,言不順。然而,他既然當了皇帝,也就掌握了纂寫曆史和引導輿論的權利。因此,所謂的“金匱之盟”,很有可能是趙光義的杜撰。

再看後麵的舉措,更加深了關於這一點的推測。

舉措二:趙光義一即位,立即詔趙普入朝,任命趙普為太子太保,在京師供職。

舉措三:趙光義即位為宋太宗後,先是大赦天下,以弟弟趙廷美(即趙光美,為避諱改名為廷美)為開封尹兼中書令,封齊王,宋太祖和趙廷美的子女,均與趙光義的子女並稱為皇子皇女。宋太祖的舊部薛居正、沈倫、盧多遜、曹彬和楚昭輔等人也都加官晉爵。顯然,這是在剛剛登基、根基還不穩的情況下,所做出的安撫人心、消除動蕩之舉。

舉措四:一即位就迫不及待地改年號為“太平興國”。而根據慣例,新皇帝即位,都是次年才改用新年號紀年。為什麼宋太宗打破常規,將隻剩下兩個月的開寶九年改為興國元年呢?這越發說明他心懷鬼胎,要搶先為自己“正名”,以期造成不可逆轉的既成事實。

此外,關於“斧聲燭影”中,趙光義毒殺兄長趙匡胤的動機問題,有一種觀點,認為趙光義並不是因為奪取皇位而殺死趙匡胤的,而是另有原因——為了花蕊夫人費氏。這位花蕊夫人是後蜀後主孟昶寵妃,精通詩詞,才貌兼備。後蜀被宋滅後,孟昶與花蕊夫人都被俘虜,押送到開封拜見宋太祖。七天後,孟昶暴斃,有些史家認為是被宋太祖毒死。宋太祖趁機將孤苦無依的花蕊夫人收入宮中。因為久聞花蕊夫人才名,宋太祖要她即席吟詩。花蕊夫人沉思片刻,吟道:“君王城上樹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頗有骨氣。反而讓宋太祖大為傾倒,封花蕊夫人做了妃子。

花蕊夫人入宋宮但不忘故主,繪孟昶畫像私掛奉祀。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就拿出孟後主的畫像流淚訴說思念之情。此事被宋太祖入宮看見追問,花蕊夫人急中生智說:“所掛張仙,送子之神,蜀人皆知。”宋太祖這才未追究。不久,這張仙送子的畫像從禁中傳出,連民間婦女要想生兒抱子的,也畫一軸張仙,香花頂禮,至今不衰。

趙匡胤迷戀花蕊夫人費氏,從而懈怠政務。趙光義多次向趙匡胤進諫,而趙匡胤置若罔聞。於是,趙光義在隨趙匡胤到後苑騎獵,花蕊夫人侍駕隨行時,趙光義引矢瞄準走獸,突然回弓引滿而射,花蕊夫人一聲慘叫,當場斃命。

所以,趙光義在宮中調戲花蕊夫人,被哥哥趙匡胤發現,於是提起斧頭將之砍死的說法不可信。

因此,如果撲朔迷離的“斧聲燭影”的事件,就是趙光義毒殺趙匡胤,那麼,就隻存在一個動機——趙光義要奪取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