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血戰釣魚城:鐵騎驕了也得敗(3 / 3)

而且,此戰是宋軍水師大敗,怎麼會是蒙哥所乘的戰船沉沒了呢?

這種說法不是很站得住腳。

第三種死法:生病醫治無效死亡。波斯政治家、文學家拉施特哀丁編纂的《史集》中說,蒙哥好飲酒,時天氣炎熱,蒙哥軍中流行痢疾,蒙哥亦染疾而死。持這種說法的書籍還比較多,在清朝人畢沅所著的《續資治通鑒》也記錄了這種說法。意思是,強悍的蒙哥最終是患上痢疾,拉稀拉死的。

這種可能性也確實存在。公元1259 年6 月以來,攻打釣魚城的蒙古軍中流行暑熱、瘧疾、霍亂等疾病。再看《元史·憲宗記》對蒙哥之死的描述,非常簡單:“癸亥,帝崩於釣魚山,壽五十有二,在位九年。追諡桓肅皇帝,廟號憲宗。”沒有指明蒙哥死亡的真正原因,但透露出其死亡的突然性,由此,蒙哥病死軍中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第四種死法:被炮所傷而亡。這一死亡的說法又分為兩種,一是炮風震傷而死。清代《古今圖書集》中的《釣魚城記》一文中說,蒙哥在架設望樓窺視釣魚城時,遭到城內宋軍的炮石轟擊。蒙哥為“炮風所震,因成疾”。就是說,人家打炮,你偷看,不幸挨一飛錘,然後病倒,病倒以後,蒙古軍班師轉移到愁軍山,最後死在金劍山溫湯峽。公元1484 年明朝四川巡按謝士元在《遊釣魚台山詩序》中,也說蒙哥是遭“炮風致疾”而亡。民國的《合川縣誌》也有相同的記載,並且說明了蒙哥中炮風的地方,就是現在釣魚城嘉陵江對岸的東上,現稱為炮台山。

第二個被炮所傷而亡的說法是,蒙哥被炮石擊中。7 月,蒙哥汗以馬軍寨之馬鞍山為橋頭堡,向釣魚城內城發起進攻,在這場激烈的戰鬥中,蒙哥汗被飛丸擊中,蒙軍自釣魚城撤退到愁軍山。這種說法的依據是《中國古代史·元朝史話》——宋軍發炮石擊中了蒙哥,傷勢過重死於軍中。釣魚城舊址有一處地方叫腦頂坪,據說,這個地名就是因為蒙哥死於此而命名的。

最後一種死法,很有意思。根據最新的一項考古發現,蒙古大軍七百多年前,攻打南宋在重慶釣魚城據點時,挖掘的一條地道。地道縱橫交錯,道寬約1.5 米,高約1 米,連接釣魚城內外。經考古發現,地道內填充礌石,還出土彈片、石磨、瓷片等南宋生活用品。專家指出,地道剖麵呈倒“凸”字形,這種形狀既可節約工時和人力物力,亦能隱藏伏兵,地下凹進去的一部分,可做排水之用,而兩邊的土台可作為士兵休息之處。說明蒙古軍不但精於騎射,也擅長於地道戰。蒙古軍突破奇勝門,將守城寨主和眾多士兵殺死,主要得益於這條隱藏極深的地道。該地道位於釣魚城奇勝門以北,約一百五十米處的山體中,主要由主信道、支道、豎井組成。

這條地道讓蒙古大軍一度破城,南宋國運差點提前結束。

當時,蒙古大軍曾采用地道戰方式,破城而入,但很快被守軍擊退,地道被宋軍發現,便用礌石將其封住,以絕後患。於是,這最後一種說法,蒙哥有可能死於地道戰中。

當然,關於蒙哥死亡的說法,還有林林總總,譬如“病斃說”,有一種說法是如果蒙哥當時病死在釣魚城下,有可能是“中風”而亡。因為當時的氣候環境條件極其惡劣,而蒙哥在焦慮、緊張和瘋狂的情緒下,很容易中風腦溢血。此外,還有“氣斃說”,南宋人黃震在《古今紀要逸編》中指出蒙哥之死是因為屢次攻釣魚城不克,而且多次被合州知州王堅所敗,總帥先鋒汪德臣也死,蒙哥羞憤難當被活活氣死了。

更重要的問題是,蒙哥具體的死亡地點,如采信“溺斃說”,蒙哥的死亡地點就是在今天的重慶市北碚區北溫泉旁的江段一帶;如采信“病斃說”和“矢斃說”,蒙哥的死亡地點就是在釣魚城上合州城下;如采信“炮斃說”,蒙哥的死亡地點就是在金劍山溫湯峽。死亡的真正原因不一樣,死亡的地點也不一樣。遺憾的是,我們最終也無法確定蒙哥的真實死因和確切死亡地點。

這是一個千古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