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德良嚴格執行財政開支製度和緊縮國家預算,取消過時的包稅製,重視由龐大的皇家領地上取得收入。莊園以五年為期租給經營者,再由經營者分小塊租給“隸農”耕種,征收實物和貨幣地租,而隸農每年必須在經營者自行耕種的土地上服役6天。他還推行了一係列緩和各方麵矛盾的政策,免去了意大利和行省居民最近15年內所欠的大量稅款,擴大貧苦兒童撫養費的發放和實行其他慈善措施。
哈德良時代,許多行省的城市都取得了自治市的權利,羅馬人和行省居民之間的嚴格界限逐漸消失,更廣泛的行省居民獲得了羅馬公民權,羅馬軍團也開始不論有無羅馬公民權吸收行省居民服役,這一措施對於後來羅馬軍隊的蠻族化有所影響。
後繼有人
哈德良是一位博學多才的皇帝,在所有的羅馬皇帝中他是最有文化修養的一位,在文學、藝術、數學和天文等領域都頗有造詣。他非常崇拜希臘文化,喜歡舞文弄墨,與當時著名的文士有一定的交往。他特別喜愛旅遊,在他統治時期帝國各行省都留有他的足跡。
哈德良曾為繼承人問題大傷腦筋,他收養了一個輕浮、淫蕩的貴族埃利烏斯·維魯斯,他是以他出色的姿容得到青睞的(哈德良有同性戀之好)。但是這個繼承人在哈德良之前就去世了,他留下一個兒子,哈德良將其交由安敦尼收養(這個孩子便是後來同奧裏略共治的那個維魯斯)。
此後,哈德良又發現了一個一生言行無可指責的50來歲的元老安敦尼和一個大約17歲的青年奧裏略,他於是宣稱那年歲大的將成為他的兒子和王位繼承人,不過他也必須同時收養那個年輕人作為繼承人(盡管安敦尼有兩個親生兒子)。這樣哈德良為帝國確定了連續兩代的繼承人,後來的史實證明了他慧眼識英才,安敦尼和奧裏略都是難得出色的皇帝,他們的統治時期是羅馬“黃金時代”的頂峰。
公元138年,哈德良病逝,其養子(亦是哈德良妻子的外甥侄兒)安敦尼繼位。安敦尼在位23年,繼承了哈德良的政策,對內注意調整各方麵的關係:限製對奴隸使用刑具,嚴厲懲罰主人無故殺害奴隸;獎勵教育,供給貧兒就學;擴大教師和哲學家的特權。他善於理財,勤儉治國,“如關心自己一樣關心別人”,死時國庫充盈(達27億塞斯特爾提烏斯)。吉本對他無比讚美:“提圖斯·安敦尼·皮烏斯一直被公正地稱做努瑪第二。這兩位皇帝的最突出的特點同樣都是熱愛宗教、正義與和平。而後一位的處境則使他的這些美德具有更廣闊的用武之地。努瑪隻不過製止了一些鄰近村莊的村民互相搶奪成熟的莊稼。安敦尼卻給整個地球的大部分地區帶來了和平與安寧。他統治的一個奇特的特點是給曆史提供了極少史料,因為,說穿了,曆史往往不過是人類的罪行、愚蠢和不幸遭遇的記錄而已。在私生活中,他為人善良而和藹可親。天性的純樸使他從來也沒有虛榮和作偽的表現。他決不因為自己富有而追求過度的享受,倒是十分喜愛純正的令人開心的社交生活;在他的歡快、開朗的行為中充分顯露出他的善良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