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章 軒轅劍消失之謎(1 / 2)

序章軒轅劍消失之謎

亙古傳說,上古九黎族部落首領蚩尤欲統一天下,合九九八十一兄弟之力,在魔界幫助下取得上古神器盤古斧,打敗炎帝。蚩尤驕狂,兵戰四方,欲取天而立,民心惶惶。後軒轅皇帝聯合炎帝,求天界眾神。天界眾神采首山之銅和太陽之精,所鑄黃金色古劍賜予軒轅黃帝,並告誡軒轅黃帝:“神劍在,天下平;神劍滅,天下亂”。逐鹿之戰,蚩尤首戰不敵,納魔神之計,用九黎族之血及魔神之心血染盤古斧,一戰決天下。然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決戰中軒轅皇帝為免生靈塗炭,向天減壽百年,黃金古劍為主所動,劍身自爆,與盤古斧化成碎片,消失在茫茫四方。蚩尤大敗,被皇帝所殺,臨死前狂笑:“神劍以滅,天下必亂,我九黎族必能血洗天下,為我複仇。皇帝小兒,縱我魂飛魄散,千年之後,我之後輩,必從魔界出戰四方,屠戮天下。哈哈哈哈…”軒轅黃帝大笑:“天公地道,人間自有真情在。千年之後,正義之士自能懲惡揚善,匡扶天下真義。”

逐鹿戰後,神界與魔界訂下“神魔之約”。不得出界幹擾人間界,天下方定,中原之地也稱為炎黃大陸。天下蒼生感念軒轅皇帝及神劍恩德,推選軒轅黃帝為中原之主,並命名神劍為軒轅劍。黃帝為避免戰亂之禍,下令“九黎族為中原一族,眾生不得危害”。九黎族感念皇帝恩德,一大部並入中原部落,一部不願臣服不願戰亂者進入中原北幽之地建立黎國,其餘意圖東山再起者退回到南方江漢流域,建立了三苗部落聯盟。軒轅黃帝自知今後恐怕還有戰亂之時,遂求與眾神。眾神告之軒轅劍劍身可以恢複,隻是劍魂化身七處,需眾生合力尋找,神界不得幹預。人間界戰亂恐怕難以避免,而且魔界必定會阻擾軒轅劍劍魂的回歸。軒轅黃帝再三泣血懇求,眾神感其心誠,賜予軒轅黃帝修仙之書,希望皇帝“修其心,得其道,尊其義,匡扶天下”。

二十年間,軒轅黃帝帶領臣民修建城池,發展民生,以王師伐不臣,休養生息,天下蒼生安居樂業,其樂融融。軒轅黃帝憑借修仙之書,日夜夜觀天象,心有所感,寫下修仙經書《黃帝內經》。感到時日無多,軒轅劍劍魂毫無頭緒,黃帝把《黃帝內經》分為九部,並用首山之銅鑄造九劍“赤、橙、黃、綠、青、藍、紫、黑、白”,成立“仁、義、禮、智、信、忠、勇、孝、尊”九部,為避免後世內亂之爭,與九部訂下“千年血盟”。黃帝命九部各自率領家臣,各帶《黃帝內經》一卷和九劍一把,去往天下四方,尋找軒轅劍劍魂,重歸軒轅劍。此後,天下四方興起修仙修道之潮。三十年後,軒轅黃帝去世,百姓痛哭。為了感謝軒轅黃帝恩德,天下蒼生修建了黃帝祠,並把軒轅劍劍身放置在皇帝祠內,期望彼此永久相伴。與此同時,希冀皇帝死後天下永久太平並紀念軒轅皇帝,軒轅皇帝去世之年被稱為“皇帝元年”,又稱為“太平元年”。

太平元年春季,趁軒轅黃帝身死之時,東南百越部落興兵北上,南方三苗部落趁機叛亂,兵勢洶洶,一度攻占泰山之地。黃帝後代軒轅太平前往黃帝祠禱告天下蒼生,攜帶軒轅將劍身前往三苗部落平定叛亂,軒轅劍一出,軍心大定,於泰山之地打敗三苗部落和百越部落聯軍,消滅叛亂首領,三苗部落戰敗投降,百越部落退往東南。班師回朝之際,泰山魔域大開,鬼哭狼嚎,屍山血海,大軍危在旦夕。軒轅太平為救大軍,用自己性命為代價血祭軒轅劍,軒轅劍飛往泰山之巔,定身與泰山之中消失,血海魔域無影無蹤。此後,朝堂用首山之銅再鑄新劍放置黃帝祠,曆代帝王必須去黃帝祠及泰山禱告天下蒼生,緬懷曆代先王,期望天下太平,後世又稱之為“皇帝祭祀和泰山封禪”。

第一章倒黴連連太平曆九百三十八年秋季,距逐鹿之戰九百八十八年後,泰山腳下泰山鎮

“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泰山作為聞名天下的封禪之地,加上軒轅劍的傳說和修仙聖地“萬劍宗”,自然是名傳天下。泰山鎮作為通往泰山的必經之地,人來人往,川流不息,自不必說。鎮街道兩邊古樸的青瓦建築,各種各樣的特色小吃,販賣各種修仙道具的道士,香火興盛的佛院寺廟,虔誠求子求財求運的男男女女,南來北往的雜耍藝人,令人目不暇接。來來往往的人中,一位衣著華貴的十七八歲的紫衣少年左手冰糖葫蘆,右手沂蒙菜煎餅,嘴裏吃著雞絲肉卷,眼睛咕嚕嚕的四處亂瞧,時不時的還能再為雜耍藝人喝聲彩,好不活潑,好不熱鬧。

“哎呦”,一聲打斷了正在神遊四方的少年,“小子,走路不長眼啊?”一個瘦瘦的麵色蒼白的男子扶著頭出現在它麵前。

“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你沒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