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齊國有的東西,歐洲卻很少有。
中國在15世紀時將它的海上力量培養為用於符合其儒家思想的工具——將一隻龐大、技術力量先進的船隊賦予宣揚****國威的工具。
這支準儀仗隊到達了中東、東非,後來有人聲稱他們發現了澳洲、美洲、南極洲——並早於麥哲倫一行環繞了整個世界,但這些說法並沒有足夠的證據使其成為主流思想。
但鄭和的航行沒有將明帝國發展成為領土廣大經濟繁榮的國家:這支儀仗隊並沒有軍事使命,也沒有將它發展的貿易擴張為大規模的交往。大航海也因此消耗了明政府大量的財力物力。隨著明朝海禁的開始,亞洲失去了在技術上可行的遠望:發現新大陸和環遊世界。
雖然明朝後來的海禁已經名存實亡,甚至是取消,可是隨著人類曆史上最寒冷的小冰川時期的帶來,滿清入主中原,中國開始落後於西方。
這些,原本蘇如雲是想通過一種簡單的辦法告訴趙鈞,讓趙鈞侵略一下。
可是一想到儒家數千年的影響力,蘇如雲最終還是取消了這種的打算。怕到時候趙鈞來了一句,大齊地大物博,又何須蠻夷之地。
那蘇如雲可真就要鬱悶死了。
蘇如雲可是清楚記得曆史上,葡萄牙是如何進行大航海時代的。
葡萄牙首先發起了大規模的航海探險活動。
15世紀早期,航海家恩裏克王子創辦地理研究機構,為取得黃金、象牙和奴隸,組織了多次非洲西岸的探險活動,先後發現了馬德拉島、佛得角群島,並從直布羅陀沿非洲西海岸到達幾內亞灣。
1473年,葡萄牙船隻駛過赤道,後達到剛果河口。1487年,迪亞士的探險隊到達非洲南端,發現好望角,並進入印度洋。
1497年,以達迦馬為首的船隊沿迪亞斯航線繼續向前,經非洲東岸的莫桑比克、肯尼亞,於1498年到印度西南部的卡利卡特,開辟了從大西洋繞非洲南端到印度的航線,從而打破了阿拉伯人控製印度洋航路的局麵。葡萄牙通過新航路,壟斷了歐洲對東亞、南亞的貿易,成為海上強國。
地理大方向,可謂是東西方勢力交替的轉換點。
可是蘇如雲無力去改變,這個儒家統治的齊國,唯一能做的,就是以後對勸說右相開放世界,與世界接觸。即使到時候,齊國不去掠奪世界,隻要文明的聯絡不中斷,齊國也將是一個空前強盛的帝國。
再說了,現在的歐洲還是黑暗一片,就算讓齊國去占領那麼一個混亂,而且還有宗教統治的地方,齊國肯定是不幹的。
想到這裏,蘇如雲立即站起身來,往於誠源的家裏走去。
而同一時間,瑞親王已經來到了皇上所在的行宮,在他身後還跟著亦步亦趨的李香怡。(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