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與盧溝橋,注定會成為中華民族曆史上永恒的數字與地名。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以血肉之軀反擊了日寇的侵略,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揭開了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的序幕。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蓄謀已久的全麵侵華戰爭,終於在盧溝橋爆發!

日本侵占東北、熱河、察哈爾、冀東以後,一直想占領平津,侵吞華北,並進而滅亡全中國。早在這年五六月間,駐豐台一帶的日軍就頻繁地進行軍事演習,妄想挑起事端。與此同時,日軍不斷派人到華北視察、“旅行”,搜集情報,刺探虛實,並作好了向華北增兵,沿平漢、津浦鐵路及向山西、綏東方麵作戰的計劃。

當時,日本在北平至秦皇島一線駐有中國駐屯軍5700多人,其中一個步兵大隊駐豐台。中國駐守平津地區的是宋哲元的第二十九軍,其中第三十七師(師長馮治安)第一一零旅(旅長何基灃)第二一九團(團長吉星文)第三營(營長金振中),駐守宛平城及盧溝橋一帶。

盧溝橋氣勢如虹,橫跨在北京西南郊外永定河上,是進出北京的咽喉要道。橋東的宛平城建於明末,是拱衛北京的軍事要地。日軍深知“盧溝橋之得失,北平之存亡係之宛平之得失,華北之存亡係之西北,隴海線乃至長江流域,亦莫不受其威脅也”。於是一場重大的事變在這裏發生了。

盧溝橋的戰火及全國人民的聲援

1937年7月7日,駐豐台的日軍未經中國方麵允許,即在宛平城北中國盧溝橋守軍陣地附近的回龍廟至大瓦窯一帶,進行挑釁性的軍事演習。深夜零時許,日軍以“仿佛”聽到宛平城發出槍聲、一名士兵失蹤為理由,要求進入宛平城內搜查。中國駐軍理所當然地拒絕了日軍的無理要求。第二十九軍司令部為防止事態擴大,同意與日方聯合派人進行調查。不久日方得知“失蹤士兵現已歸隊”,但仍然提出城內中國駐軍必須向西門外撤退,日軍進至城內再進行談判的無理要求。與此同時,駐豐台日軍第三營營長一木清直率全大隊主力趕到盧溝橋。中國第二十九軍司令部也發出“確保盧溝橋知竊平城”的命令向前線官兵提出“盧溝橋即為爾等之墳墓,應與橋共存亡,不得後退”,第二一九團團長吉星文受命率一營部隊加強了盧溝橋的防禦。

7月8日淩晨天剛破曉,日軍一木清直率領第三營主力,排成四路縱隊,氣勢洶洶地向回龍廟及鐵路橋的中國守軍撲去,揚言要在中國駐軍陣地搜尋“失蹤士兵”。守衛盧溝橋的兩個排的戰士,麵對數百名日軍的攻擊,毫不畏懼。中國共產黨的秘密黨員申仲明排長浩然正氣,立於橋頭阻止日軍的進攻,不幸被敵人的子彈擊中,倒在血泊之中。

申排長的鮮血激怒了第二十九軍的戰士,6挺機關槍和六七十支步槍一齊射出了複仇的子彈。當敵人衝上陣地後,戰士們又掄起大刀,衝入敵陣,展開激烈的肉搏戰。15分鍾後,終因寡不敵眾,陷入重圍,兩個排的勇士幾乎全部戰死於橋頭。吉星文團長曾這樣誇耀自己的戰士:“士兵們含垢忍辱,已非一天,這一口鬱積在胸中的氣,無緣發泄,所以大家聽見說打日本,個個都縱身跳起來。士兵們看了陣亡的同伴,一點也不悲傷,隻是咬緊牙關,急步向前,帶傷的就是命令他後退,也不掉轉頭來。”

與此同時,日軍用大炮轟擊宛平城,並向城內發射炮彈,3營指揮部被炸毀,許多民房亦被炸塌。6時,日軍再次炮轟宛平,經過3個小時的猛烈轟擊,專員公署被炸成一片廢墟,大批民房被炸得東倒西歪。接著,日軍出動9輛坦克向我軍陣地衝來。英勇的二十九軍戰士,迎著敵人的坦克毫不畏懼,他們用手榴彈、步槍將敵人的坦克全部打退。但盧溝橋鐵路橋及其北側的我軍陣地,被日軍占領。

入夜10時,吉星文團長帶傷組織成一支由150人參加的敢死隊。每人除佩帶槍支和手榴彈外,還有大刀一把,潛入攻擊位置。12時,敢死隊員如猛虎下山,從兩麵突入日軍陣地。一時間,槍聲、手榴彈聲、喊殺聲連成一片,日軍被突然襲來的子彈打得蒙頭轉向。一位敢死隊員事後曾這樣敘述他的戰鬥經曆:他衝進日軍的戰壕,先用刺刀紮死一個敵人,還沒容他將刺刀拔出,身旁的一個日本兵也用刺刀刺傷了他的左臂。他放開手中的槍,用右手拔出背上的大刀,立即把刺他的那個日本兵的頭劈成兩半,接著,又用大刀連續砍死兩個敵人。另一位年僅19歲的戰士,揮動大刀,一連砍死13個日本兵,生擒1人。金振中營長在戰鬥中腿部負了重傷,但還要再去衝鋒陷陣。吉星文團長費盡口舌,才將他拖下戰場,送後方醫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