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帝國屠夫”蓋世太保(1 / 2)

蓋世太保是德語“國家秘密警察”(GeheimeStaatspolizei)的縮寫Gestapo的音譯,這個殘暴的組織從它誕生的那一天起,就充滿了血腥的味道。它無所不在、無所不為,整個歐洲都曾在它的皮靴下顫抖了整整的12年。成千上萬的人被這些“黑色製服”監視、跟蹤,上百萬人被投入了有進無出的集中營。毫不誇張地說,蓋世太保是希特勒和他的第三帝國“培育”出的一顆“恐怖毒瘤”。

始作俑者

即便是在今天,那些經曆過二戰風雲的老人們提起蓋世太保這四個字,都會膽戰心驚,揮之不去的恐懼已經永遠地留在了他們的記憶深處。那究竟是誰打造了這樣一個罪惡的組織的呢?他就是納粹黨的二號人物——赫爾曼·戈林。

戈林是納粹黨建黨時期的元老人物,他和希特勒一樣,都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不過戈林顯然更風光一些,他不但是一位赫赫有名的王牌飛行員,還擔任過“紅色中隊”的指揮官,官拜上尉軍銜。在啤酒館暴動中,戈林帶領著一幹爪牙衝鋒在前,出了不少風頭。不過這位前王牌飛行員在地麵上的運氣實在太差,不但被子彈擊中,還被慕尼黑警察局通緝。無奈之下,戈林隻好躲到了奧地利。1927年,政府大赦納粹黨徒,戈林這才回到了慕尼黑,重返了納粹黨。1933年,希特勒擔任德國總理後,任命戈林為不管部長,同時兼任普魯士內政部長。大權在握後,戈林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控製普魯士的警察局,他在警察局內進行了一次大清洗,開除了所有反對納粹獨裁的警員,清一色的納粹黨徒被安插進了警察局。然而戈林對此仍不滿意,他希望自己手下的警察能夠在政治方麵給予反納粹人士更大的打擊,於是一個建立秘密警察組織的想法在他的腦海中形成了。

其實在納粹黨上台之前,德國政府機構中就存在著秘密警察這種組織。當時的秘密警察組織由柏林市警察局長馮·勒韋楚掌管,監視任何會危害到政府的組織或個人,其中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製止納粹衝鋒隊無法無天的行為。希特勒上台後,很快解除了勒韋楚的職務。現在,戈林發現勒韋楚局長轄下的這個組織真是太完美了,太符合他的需要了。因此,戈林把勒韋楚的組織劃分到自己直接掌管的普魯士內政部,與政治警察、諜報警察和刑事警察中的政治特別部門合並,組成了新的秘密警察處。一個奉命為秘密警察設計免費郵票的職員提議把秘密警察叫做國家秘密警察,簡稱“蓋世太保”(Gestapo)。就這樣,一個令歐洲人談之變色的組織誕生了。1933年4月26日,當時身為普魯士內政部長的戈林正式公布了建立秘密警察的法令。根據這項法令,普魯士的每個區都要建立國家秘密警察分局,它們直接隸屬於柏林總局。

搶班奪權

就在戈林為自己多了一個強有力的爪牙而沾沾自喜的時候,他並不知道在角落裏已經有人盯上了蓋世太保這塊“肥肉”。這個敢和戈林“叫板”的人就是海因裏希·希姆萊。希姆萊是“禦林軍”黨衛隊的全國副領袖,希特勒眼中的紅人,身材瘦小、戴著金絲眼鏡的他同樣是個野心勃勃、心狠手辣的家夥。一時間,圍繞著蓋世太保的歸屬,戈林和希姆萊之間開始了一場明爭暗鬥,戈林牢牢地控製著普魯士地區,希姆萊則在慕尼黑、漢堡和巴登建立了“根據地”,兩人誰也吃不掉誰。

事情照這麼發展下去,還真難說蓋世太保會成為誰的禁臠。可驕橫的戈林平時樹敵太多,他和納粹黨的另一巨頭、衝鋒隊的羅姆也產生了矛盾。為了不讓自己成為孤家寡人,戈林最終決定讓出蓋世太保的控製權,以換取希姆萊的支持。戈林的示好讓希姆萊欣喜若狂,他知道自己又向權力的最高峰邁進了一步。1934年4月,希姆萊出任普魯士警察總監,成了蓋世太保的“大老板”。(直到1936年之前,名義上戈林雖然還是蓋世太保的領導人,但希姆萊實際上已經掌控了蓋世太保。)上任之後,希姆萊任命後來以“劊子手”綽號聞名的黨衛隊保安處處長萊因哈德·海德裏希為蓋世太保副首領。在海德裏希的努力下,蓋世太保得到了迅速擴張,僅柏林地區就從1933年的100多人擴充到了1935年的700多人,而整個德國的秘密警察更是多達3萬人,被他們雇傭的兼職密探更是以十萬計算。上到政府部長、陸軍元帥,下到賣肉的小販、普通商人,所有人都在蓋世太保的監視下生活,父子不相親,夫妻不相信,沒人知道自己身邊誰會是告密者。

然而這樣的“業績”還不能讓希姆萊和海德裏希滿意,在他們的“努力”下,納粹政府又出台了兩條專門保護蓋世太保的法律。第一條叫“預防性逮捕權”,就是說不論對方是誰,不論有沒有證據,隻要有可能觸犯納粹黨的利益一律先抓起來再說;第二條叫“秘密警察無刑責”,蓋世太保的人員可以為所欲為,不管犯了什麼法,法院也無權限製他們的行為。這兩條法令給了蓋世太保為非作歹的“許可證”,一時間,蓋世太保變成了他們元首肩膀上的一隻禿鷲,他們隻服從希特勒、希姆萊等人的命令,而其他德國人則必須服從他們的命令,道德和法律在第三帝國徹底變成了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