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生被驅逐出軍府,校場中恢複了它本來的模樣。
校場就應該隻有鎧甲和戰馬,隻有篝火寒風與殘肢,而沒有突兀失協的白袍書生。銘寒緊緊盯著這些沙場兵士,這些是父親的部將,是兄長的同袍,是真正戰鬥在邊疆的將士。不同於對江湖的好奇,銘寒對沙場是有著血脈裏的衝動,恨不得行了成年的冠禮第一個跑去大漠邊關跟隨兄長打仗,小小年紀的他一直想著在沙場建立軍功,不為別的,隻為證明自己體內留著郭家的血,隻為證明自己不比兄長差半分,隻為了父親提到陽關時那種自豪也有他郭銘寒的作為!
麵對殘酷時,書生們亂作一團,果然是不可靠的呀,銘寒突然能理解父親對書生們的藐視。銘寒眼中,眼前的軍隊士氣隨著貪官腦袋一個個落地而越來越高漲,一樣的青年,兩種截然相反的態度。
父親的賭約不應該輸,不會輸。
“父親,我知道您過去為什麼賭他們贏了,因為他們的士氣。”
三萬五千名士兵看著高台,看著大將軍,銘寒對父親講道。郭子雄摸著兒子的腦袋,說:
“不對,因為他們的出身。不過,正是這樣才出身,給了他們這樣的士氣。”
“我們楚將都是這樣熬出來的,所以我懂他們。戰場士兵見慣了砍殺,然而他們在戰場上要殺的人往往沒有私仇,甚至就談不上仇恨,那種為了吃飯的砍殺,那種砍了別人腦袋自己也不會有晉升的砍殺,總有些‘馬革裹屍無意義’的麻木——但這一刻卻不同,他們殺的是貪官的頭,如果當兵殺人無法避免,那就找一個值當而仇視的人來殺較好。”
銘寒點頭,看著陷入沉默的父親,他知道,父親鬱鬱寡歡的原因。
軍隊賭約。
天下指望拿刀的書生,還是拿筆的軍人?
其實一個道理,武人,天下是武人的天下。楊有耳讓江湖人的武學流入書院,讓書生習武,無非也是認同的。但這天下誰是最強武人?是軍隊!尤其是一支會拿筆的軍隊。
隻是唐軍出不來這樣的軍隊,作為邊關兵馬大將軍,他深知軍中積弊。
李績的地方十六衛所有校尉以上軍士皆由貴族或豪門子弟出任,荒廢軍務鮮有操練,更不講享樂貪腐的事情;十六衛的兵則都是強征的老百姓,老百姓徭役之重早已苦不堪言,根本不能用來打大仗,何談出有希望的行伍青年?
他自己的十二道邊軍呢?唐庭威儀四野,靠的就是他這十二道邊軍,然而貴族望門的子弟是不會來作邊軍的,來他軍中打仗的基本都是不識字的寒門子弟,這支軍隊多年與突厥、吐蕃交戰,死傷巨大,幾場大仗下來十個兵卒隻能活下一兩個,選拔輔國將才根本無從談起。
即便這樣活下來的兵,朝廷卻因為他們的出身很少予以晉升,因此他郭子雄的十二道邊軍,是一群被壓製的虎狼之師,一支胸無點墨的屠城之師。
人才!軍中的人才啊!他郭子雄一旦死了或被革職,十二道邊軍的隱患便會爆發,郭子雄怎能指望這樣的軍隊成為唐庭天下的希望?
所以郭子雄交出了天火炎煬,局勢的希望在軍中,軍中的希望卻隻能往外找,或許真在書院的儒生裏呢?就如同楊有耳把江湖勢力引入書院,他郭子雄要做的,便是將書院的儒生往軍中引。他得加快步子了,要趕上楊有耳,要在大亂之前布局。
近四萬軍士手持長槍站在那,大將軍請他們看了一場大戲,他們有些焦躁,要自己登台。郭子雄看著高擂下四萬雙眼睛透著虎狼的戰意,傲骨在那劈裏啪啦生長,野蠻地生長。
“有人說,剛剛那群狼狽的白袍比你們有希望,是真正的救唐之人,你們信嗎?”
四萬人怒哼,四萬人大聲嘲笑。郭子雄點點頭。
“用你們的長槍告訴我,你們殺了多少入侵大唐邊關的胡人,每殺一人,用你們的長槍紮入這染著汙吏鮮血的校場血沙一次,告訴我你們救了大唐多少次!”
四萬人長槍杵地,一下,一下,緩慢地杵著,深深地紮著,牛角軍號低沉響起,長槍越杵越快,已侵入砂礫中的汙血又被紮出來,像是將這大地紮出了血來。
“你們告訴我,參旗軍死了多少袍澤兄弟,你們身邊的戰友,活著的時候殺過多少敵人,用你們的長槍替他們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