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我國的悠久曆史綿延了幾千年,在其漫漫的曆史長河中,一出出精彩絕倫、令人拍案叫絕的詭計輪番上演。古代先民們通過學習曆史上曆次鬥爭的經驗,總結出了許多極為重要的謀略思想。在先秦時期,人們已經總結出“韜略”、“詭道”,並應用於各諸侯國間的政治軍事鬥爭中。後來謀略和軍事思想結合形成各種兵法,並最終被提煉成著名的三十六計,流傳久遠。

這些曆史的詭計給各代軍事家、政治家提供了靈感和經驗,現在也在商業和人際交往中發揮著作用。這是中華文明為人類智慧寶庫留下的極其珍貴的財富,在國外也有著巨大的影響。法國拿破侖戰敗被囚在海島上,他讀了《孫子兵法》後感慨道:“我要是早看到孫子兵法,就不至於有滑鐵盧慘敗了!”美國自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在國防部官員和美軍軍官中舉辦了上千次關於中國古代詭計的講座,海灣戰爭期間在總統桌上一直擺著中國的兵法作為參考。很多商業學院都精心研討中國曆史上的詭計,甚至把它作為課堂的教程,可見其巨大的實用性和影響力。

本書以著名的三十六計為框架,描述曆史上的三十六種詭計。其中前十八種詭計適合用在己方處於優勢之時,後十八種則適合用在己方處於劣勢之時。詭計名稱有的來源於曆史典故,如“圍魏救趙”、“假道伐虢”等;有的來源於古代軍事術語,如“以逸待勞”、“聲東擊西”等;有的來源於古代詩句,如“李代桃僵”、“擒賊擒王”等;有的借用典故成語,如“金蟬脫殼”、“指桑罵槐”等;還有出自其他方麵的。每計後的注釋,是依據《易經》中陰陽變化之理和古代兵家剛柔、奇正、彼己、主客、勞逸等對立統一關係相互轉化的思想寫成的。書中盡量把曆史故事描述得淺顯有趣,讓你在笑聲中理解和掌握詭計的內在精華。人生就是一場戰鬥,戰鬥就必有詭計,在遇到挑戰時善於使用詭計,就能占據主動,扭轉人生的乾坤。

曆史的詭計

時間:公元2010年

地點:未名湖畔,博雅塔下

人物:伊塔教授,胡圖學生

伊塔: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良辰美景令人發懷古幽情啊。

胡圖:偶有個不祥的預感,你要發古、很古、非常古、古的沒的幽情了。

伊塔:今天我要給你講解曆史的詭計的第一套——勝戰六計……

胡圖:老師,您先等等,統共就4×36=144個字還分什麼勝戰計、敗戰計的,古人這也太假了吧!

伊塔:愚昧呀!我們的古人深謀遠慮,整部計策探討的都是如何在戰爭以及類似的對抗博弈中取得勝利,可是每次戰爭的天時、地利、人和對手的局勢都千差萬別,所以每一組計策研究的是不同的形勢下的對策。“勝戰計”預設的條件是我方有充分的戰略優勢,此時計策的運用把握的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一個中心當然是取勝,兩個基本點一是如何維護自身優勢,不給對手反敗為勝從而名垂青史的機會;二是速度與質量並重,多快好省地結束戰鬥。

胡圖:既然一切學問都從掉書袋開始,那就Let’s go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