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壽二年(602年)8月,獨孤皇後離世,此後,直到仁壽三年(603年),隋文帝依然沉浸在痛苦之中,並且沒有再去仁壽宮居住。
仁壽四年(604年)正月,文帝宣布大赦。這時的隋文帝已經步入晚年。晚年的隋文帝,經常在仁壽宮常住。晚年的隋文帝為了忘記喪妻之痛,將精力都放在了宣華夫人陳氏和容華夫人蔡氏身上。據《隋書·後妃傳》記載,獨孤皇後“性尤妒忌,後宮莫敢近禦”。獨孤氏死後,“宣華夫人陳氏、容華夫人蔡氏俱有寵,上頗惑之,南是發癢。及危篤,謂侍者曰:‘使皇後在,吾不及此’雲。”可見,寵幸陳氏、蔡氏二夫人,亦是隋文帝“發疾”的原因之一。
宣華夫人陳氏是陳宣帝的女兒,姿貌無雙。陳朝滅亡後,配入掖庭,後來又被選入後宮為嬪。經過這樣一段辛酸的經曆,陳氏磨練得善解人意,十分討人喜歡。所以,在獨孤皇後嚴密控製後官的時候,她能夠得到獨孤皇後的青睞,服侍文帝。後來,在晉王廣謀篡太子時,她看風使舵,收取晉王楊廣的珍寶賄賂,推波助瀾,促成太子勇垮台,因此更加受寵。獨孤皇後去世後,她進位為貴人,專擅房寵,主宰後宮。
容華夫人蔡氏也是江南人,陳朝滅亡後被選人後宮,充任世婦。她儀容婉麗,早就被文帝看中,隻是礙於獨孤皇後,故罕見寵幸。獨孤皇後死後,蔡氏頗為得寵,被封為貴人,協助宵華夫人處理宮掖事務。文帝在兩位如花似玉的貴人圍繞下,不由得沉浸在溫柔鄉中。如此一來,他的身體也是日漸不支。
到了七月,文帝似乎想重新振作一番,七月十七日,他頒布一道長長的詔令,講述一通用人的道理之後,向全國求賢道:其令州縣搜揚賢哲,皆取明知今古,通識治亂,究政教之本,達禮樂之源。不限多少,不得不舉。限以三旬,鹹令進路。征召將送,必須以禮。此後,他開始準備再度前往仁壽宮。術士章太翼聞訊,大加勸阻,至於再三,文帝堅持不納,章太翼直言道:“臣愚豈敢飾詞,但恐是行鑾輿不反”。文帝大怒,把章太翼抓進牢房,準備從仁壽宮回來,證明章太翼所言虛妄後,將他斬首示眾。
二十七日,文帝動身來到仁壽宮。次日,他下詔將國家大小政務都交由皇太子處理。到了四月,文帝病重的消息傳了出來,尚書左仆射楊素、兵部尚書柳述和黃門侍郎元岩等人入閣侍疾,皇太子廣入居大寶殿。
據史書記載,隋文帝於仁壽宮患病,在他身旁的除了他所寵愛的華夫人陳氏、容華夫人蔡氏外,尚書左仆射楊素、兵部尚書柳述、黃門侍郎元岩等人,都入閣侍奉醫藥,又召皇太子楊廣入居大寶殿。太子楊廣考慮到父皇會很快死去,便預先為後事進行安排,以防發生其他變故。楊廣親自手書,密封後送出去詢問楊素,楊素分條錄寫事狀回報天子。不巧,宮人將楊素的信誤送到隋文帝那裏,文帝看過後十分憤怒。宣華夫人陳氏天亮時外出更衣,遭到太子楊廣的逼迫,經奮力抗拒才得以脫身,倉皇地逃回皇帝寢宮。隋文帝見陳氏神色異常,感到奇怪,詢問是何緣故,陳氏悲傷地流淚回答說:“太子無禮。”隋文帝聞言大怒,拍床罵道:“這個畜生,怎可以把國家的大事交付給他,是獨孤皇後誤了我的大事。”
於是,急令柳述和元岩道:“召我兒!”柳述和元岩剛要召楊廣,文帝急忙糾正道:“勞也。”也就是說,文帝要廢黜楊廣,重立楊勇為太子。於是,柳述和元岩出閣起草敕令,讓楊素過目。楊素火速將消息轉告楊廣,楊廣立即派遣張衡入寢殿侍候文帝,同時,撤換宮中衛士,矯詔將柳述和元岩逮捕入獄,把宣華夫人及宮女一概逐出,俄頃,文帝駕崩。宣華夫人與宮人相顧失色,囁嚅道:“事變矣!”趙毅所著《大業略記》稱:煬帝“召左仆射楊素、左庶子張衡進毒藥。帝簡驍健官奴三十人皆服婦人之服,衣下置技,立於門巷之間,以為之衛。素等既八,而高祖暴崩”。馬總的《通曆》講得更加確切,說楊素“乃屏左右,令張衡入拉帝,血濺屏風,冤痛之聲聞於外,崩”。
陳夫人與後宮聞知事變的消息,相顧顫抖失色。黃昏時分,太子楊廣派使者送來一個小金盒,有太子親筆封條,賜給陳夫人。陳氏見此物惶恐驚懼,以為是賜毒藥自盡,不敢啟封開盒。在使者的催促下,陳夫人打開小金盒,見裏麵有數枚表示恩愛之意的同心結。宮女們見到此物,相互說道:“可以免於一死了。”陳夫人憤怒地坐在那裏不動,在諸宮人的逼迫下,才免勉強拜謝。這個陳夫人是陳宣帝陳頊的女兒,“性聰慧,姿貌無雙”。隋滅陳,選入後宮為嬪妃。獨孤皇後妒忌,後宮罕得近禦,惟陳氏有寵。楊廣為晉王時,曾多次向陳氏進獻金蛇、金駝,以取媚於陳氏。皇太子廢立之際,她曾為楊廣盡力。獨孤皇後死,陳氏“專房擅寵,主斷內事”。然而,隋文帝一死,陳夫人竟落得如此結局,一年後病逝,時年2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