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9章 走上屬地化(1 / 1)

康曉東 戴瑾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1999年,國家啟動了對地勘單位實行屬地化管理的體製改革工作。同年5月12日,國防科工委、國土資源部聯合下發了《關於印發<核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製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實施方案指出,全國除保留包括地質總局機關在內的13個單位、5400多名職工外,其餘分布在22個省的77個單位、58000多名職工劃歸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管理。

這是中國核地勘單位管理體製上的一次重大變革。江西省核工業地質局10000多名職工積極服從國家改革大局,義無反顧地踏上了屬地化管理、企業化經營的征程。

屬地化前,原核工業華東地質局已經走過41年的光輝曆程。先後為國家探明提交了100多個鈾礦床和17個金、銀礦床,其中提交的鈾礦床已有23個被開采利用,為我國國防建設、核電發展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在核地勘單位實行保軍轉民的戰略大轉移中,全局各單位積極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培育了一批在全國同行業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的優勢企業,多種經營年產值達到4億多元。

實行屬地化管理後,全局職工繼承和發揚了核工業“兩彈一艇”精神和地質隊員“三光榮”的優良傳統,堅持以地質找礦為主,大力開展多種經營,努力實現全麵發展。在地質找礦方麵,建設了一支擁有全國技術力量最強、裝備先進、專業體係配套的鈾礦勘查隊伍,並在近幾年的找礦實踐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同時還積極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到境外進行礦產資源開發,並取得可喜成績。建設工程業績顯赫,所施工的重點建設項目遍及全國,並擁有公路工程、房屋建築工程、市政公用工程等3個施工總承包一級資質和地基與基礎工程、隧道工程等4個專業承包一級資質。產品製造百花齊放,銅材加工、天然色素、係列齒輪、壓力容器等產品暢銷國內外。其中,瑞豐生化公司生產的赤黴素產銷量超過全國的二分之一,並於2007年8月1日在新加坡新交所上市。商貿服務業因地製宜,各具特色,賓館、餐飲、旅遊、珠寶玉器、物流和房地產等項目都成為全局經濟增長的新亮點。開放型經濟發展迅猛,局屬地勘單位分別在南昌、吉安、鷹潭、贛州、九江、寧波等地購置工業用地2000多畝,建起了各類園區9個,已落戶企業和項目30多個。同時,還先後與美國、法國、俄羅斯、加拿大、日本、韓國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進行技術交流與合作,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據統計,“十五”期間,全局多種經營產值、利潤年平均增長率分別為27.9%、38.1%。2007年,多種經營產值和利潤分別達到22億元、1.5億元,分別為屬地化管理前2000年的5倍和1.5倍。2008年,各項經濟指標又了較大幅度增長。

管理體製的改革給江西省核工業地質局增添了新的生機與活力。目前,該局已經成為江西核地質工作和經濟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廣大幹部職工正以嶄新的麵貌,在省委、省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開拓進取,奮發向上,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為實現江西核地質經濟新跨越而努力奮鬥。

編輯補白:根據國防科工委與華東各省人民政府簽定的核地勘單位屬地管理會商紀要,原核工業華東地質局及所屬各地勘單位除270研究所保留在中核集團公司外,其餘16個單位分別劃歸江西省、浙江省、江蘇省、安徽省、山東省管理。其中,包括華東地質局機關在內的11個單位共11000多職工以“江西省核工業地質局”名稱,整體移交江西省人民政府管理,為省政府直屬正廳級事業單位。2000年7月23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印發了《關於中國核工業集團駐贛地質勘查隊伍屬地化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贛府發[2000]27號文);11月19日,省政府辦公廳發文通知,正式啟用“江西省核工業地質局”印章。至此,江西省核工業地質局屬地化工作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