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我經曆的萬裏大轉移(1 / 3)

講述崢嶸歲月的動人故事

馬世昌

1960年元月底,我們隊(第二機械工業部新疆五一九隊第十六隊)黨委書記王來賓在烏魯木齊得到正式通知,隊伍要往浙江轉移,同時遷往浙江的還有五一九隊的一隊、九隊和十隊。

1960年2月下旬,十六隊搬遷到浙江的第一批人員出發了,他們的任務是打前站,為整個隊伍轉移到浙江工作區做準備。第二批和第三批是幾個普查小隊,於3月初出發。我和我愛人李淑蓮屬於第四批,共100多人,其中有隊部部分幹部,醫務所、警衛班、炊事班和全隊描圖員以及因工作需要未走的普查隊的人員,還有十多位帶著小孩的家屬,是轉移過程中人數最多、負擔最重的一批。隊黨委決定,由生產辦公室主任劉福榮、副主任薑福林和我三人負責。我隨身攜帶了兩萬多元公款,負責沿途開銷。在搬遷工作動員大會上,領導要求大家輕裝,一些笨重的物品都丟下來,每人托運物品不得超過100公斤,被褥和換洗衣服隨身帶。我和李淑蓮托運了兩隻木箱,總量沒有超過100公斤,其中一半是書籍。我倆隨身攜帶了兩個行李卷,一隻大手提包,一隻裝公款的小包。

1960年3月8日,我們從烏什塔拉出發,恰逢國際婦女節,新疆北部氣溫大都在攝氏零下10度左右。擔任運輸任務的0673部隊運輸團40多輛解放牌汽車,一大早就排成一條長龍停在我們隊部前的公路上,大部分車輛運送隊上的設備和材料。每部軍車配一名駕駛員、一名助手,駕駛室還有一個空位。我們決定讓年紀大的、帶幼兒的女同誌和身體不好的同誌坐駕駛室,其他同誌分別坐在5輛軍車的行李上。一切就緒後,隨著解放軍帶隊軍官的一聲令下,車隊出發了。我們開始了從大西北新疆到東南沿海浙江的萬裏大轉移。

從烏什塔拉出發,經托克遜、吐魯番、鄯善,第二天下午,抵達哈密,汽車在路上顛簸了兩天,途中在鄯善住了一晚。由於都是軍車,司機是現役軍人,還有一個武裝的警衛班,加上一大批穿著帶頭帽的老羊皮大衣和登山鞋的男女職工,很引人注目,當地有些群眾還誤以為我們是勞改單位在搬遷。

我們隊在哈密的臨時轉運站設在火車站附近,轉運站老張介紹:從哈密到上海沒有直達快車,必須中轉,要麼到蘭州轉上海,要麼到鄭州轉上海。前三批轉移的同誌,第一批已經到達浙江;第二批的30多人已到蘭州,他們上午打來電話,前往上海的硬臥票一次買不到那麼多,準備分兩批走;第三批的40多人,是乘硬臥到鄭州轉車,現在還未到鄭州,到了鄭州還不知能否買到去上海的票。你們這一批100多號人,其中家屬、小孩有30來人,困難就更大了。聽了老張的介紹後,我們經過認真研究,決定到鄭州中轉。因為鄭州是鐵路交通樞紐,前往上海的列車比蘭州多。

我們買了到浙江省龍遊的團體票後,硬臥票買到鄭州。上車時,家屬、小孩先上,職工扛行李卷跟著上,幾乎占了一節硬臥車廂。在等候列車發車時我想:路途遙遠,人數眾多,整個旅途可能還會遇到很多問題,確保每一個人安全到達龍遊,是黨委交給我們的任務,這個任務一定要完成好。於是我向劉、薑兩位主任提出了分組負責的建議。隨後,我們將所有人員按單位編組,每組確定兩名負責人,一是負責掌握本組人員身體狀況;二是負責組織進站上車和下車出站並清點人數;三是遇有一般困難,本組人員互相幫助,處理不了的,及時報告。同時要求全體人員遵守紀律,聽從指揮。

在列車運行過程中,我們漸漸同列車員、乘警、列車長熟悉了,他們說:你們從全國四麵八方調到新疆,現在又從新疆遷往浙江,像一個大家庭一樣互相關心,互相幫助,是我們運送旅客以來很特殊的一個團體。

列車過了蘭州以後,餐車工作人員和一部分列車員突然患了急性腸炎,不少人腹瀉。我們的兩位醫師全力以赴,進行治療,同時還挑選了兩名炊事員,15名男女青年,分別到餐車和旅客車廂頂崗,一直堅持到陝西西安,此舉給列車長和列車全體工作人員留下了難忘的印象。車過潼關後,列車長找到劉主任說,你們這100多人到鄭州中轉上海,全部買硬臥票不可能,就是乘同一次車都很困難。他建議分批走,並表示盡最大努力幫助我們分批前往上海。劉主任說:我們到了上海,還要往浙江,男女老幼,100多人需要互相照顧,化整為零後,萬一途中出了問題,無法交代。

過了兩個多小時,列車長又來了,他說:吃過中餐,列車就要到鄭州了,首先我代表列車全體工作人員向你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另外,鄭州就餐和食品都比較困難,列車上還有一部分饅頭、包子、麵包、餅幹之類的食品,如果你們需要,全部以進價賣給你們。到鄭州下車後,你們暫不離開站台,小馬同我到調度室,向總調度反映情況,看能否幫助解決去上海的車票。

到鄭州站下車後,大家將行李堆在一起,暫不出站。我跟著列車長,進了調度室,列車長向總調度介紹了情況,尤其是介紹了我們在列車上所做的工作,懇切地要求總調度給予照顧。總調度翻閱了辦公桌上的有關資料,又打了幾個電話詢問,經過認真考慮,還是建議我們分三批走。我說:我們這批人確實難分,如果沒有那麼多臥鋪,剩下的坐硬座也可以。這時,調度室的電話鈴響了,總調度接完電話後,高興地對列車長和我說:現在有一個新情況,鄭州鐵路局通知,調兩節軟座車廂到徐州執行任務,你們就坐這兩節軟座車廂到徐州,軟座票的差價也不要補了,到了徐州,往上海方向的列車比較多,從那裏往上海比鄭州有利。我欣然同意並表示感謝,列車長也滿意地笑了。

總調度寫了一紙便函蓋章後給我,作為乘車證明,我看便函上發車時間是14時,現在離開車時間還有兩個半小時。告別總調度和列車長後,我跑回站台,向劉、薑兩位主任報告了情況,老劉高興地說:“怎麼這麼巧?”老薑也說:“我們運氣真好。”接著我們把大家召集起來宣布了這條消息,並告訴大家,現在離發車時間還有兩個多小時,如果想出站看看,不要走遠,下午2點開車,1點半以前,必須趕回。老劉、老薑和我,還有帶小孩的家屬沒有出站。不到下午1點半,出站的同誌陸續回來了,他們說:在候車室碰到第三批出發的同誌,他們已在鄭州等了一天了,聽說我們2點鍾坐軟座到徐州,都說我們運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