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昌平

《寧夏發行業的開拓者》是由自治區新聞出版局主持策劃,寧夏書報刊發行業協會組織編寫,寧夏人民出版社編輯出版的一部宣傳寧夏出版物發行行業、激勵從業人員投身事業改革發展的精品力作。

我國的出版物發行活動源遠流長。據史書記載,西漢末年,人們在太學附近的槐樹林裏買賣圖書,交流學術觀點,至今已經曆了兩千多年的漫長曆程。東漢造紙術的發明,是我國勞動人民對世界文化發展作出的重要貢獻,也為圖書出版業大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質條件。北宋時期,我國勞動人民創造了活字印刷術,極大地提高了圖書複製的效率,降低了圖書成本,為圖書流向市場、學術文化流入民間作出了巨大貢獻。我國古代燦爛文化最突出的是四大發明,其中有兩項與我們出版物發行工作直接相關。作為中國的出版物發行工作者,我們每個人都會為此感到驕傲和自豪。先賢們的開拓創新精神,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典範。

1949年10月,伴隨著人民解放軍解放寧夏的進軍步伐,新華書店在寧夏境內的各個城鎮相繼成立,形成了完善的發行體製和運行機製。新華書店經過57年的發展,不斷壯大,成為我區圖書發行的主導力量。寧夏新華書店職工隊伍由建店時的8人發展到現在的近700人;發行網點由建店時的1處,發展到120處;圖書發行銷售收入由1950年的3萬元,增加到2005年的4億多元。57年來共發行各類圖書約20億冊,已經連續29年做到中小學教材發行“課前到書,人手一冊”。改革開放以後,隨著國家經濟形勢變化、經濟政策調整和經濟體製改革,先後出現了集體、個體、私營書店(攤),有效地補充了國有書店網點的不足,為讀者提供了方便。一些有勢力的集體、民營書店的發行網點開始進入圖書二級批發市場,它們經營靈活、服務到位,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民營發行企業已經快速成長為我區新聞出版業的重要力量,在行業發展中占據十分重要的位置。民營發行企業的發展,既擴大了圖書銷售,又解決了部分下崗待業人員的就業,為和諧社會的建設作出了貢獻。我區集體、個體、私營書店從1994年的136家發展到2005年的700多家,從業人員從1994年的847人發展到2005年2000人左右。目前我區的出版物發行業已基本形成了多種經濟成分並存、共同繁榮發展的良好局麵。

寧夏出版物發行業的跨越式發展,浸透了幾代出版人的汗水和智慧,湧現出了一批思想解放、敢於拚搏、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的出版人。本書收錄的六十多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像寧夏人民出版社社長高偉同誌、寧夏郵政局局長馬讚福同誌、自治區新華書店原經理張建國同誌、寧夏海天書店經理馬惠珍同誌、西夏文藝書店楊宏偉同誌等,他們的成長經曆就是寧夏出版物發行業的發展史。書中記錄的許多人都是白手起家,經過了艱苦的原始資本積累,經曆了改革浪潮的衝擊,經受了商品經濟大潮的衝擊,逐漸發展壯大起來。他們艱苦創業,奮發有為的精神是我們時代所需要的,這是為促進我區出版物發行業騰飛所必需的,是我們發行行業要大力倡導的。他們支撐起了寧夏出版物發行業蔚蘭的天空。

《寧夏發行業的開拓者》的宗旨和任務就在於要全麵、係統、如實地記述寧夏出版物發行事業的發展過程、發展脈絡和軌跡。通過紀實文學或特寫的形式,對他們的貢獻作出記錄,以表彰先進,激勵後來者。

這部《寧夏發行業的開拓者》在記述寧夏出版物發行源流、傳承出版物發行文化方麵有史料價值和精神文明建設之功效,將是巨大和深遠的。本書的編輯和出版,曆時一年的時間,集合寧夏文化人士共同完成,堪稱寧夏出版物發行界一致期盼的大事喜事。這其中凝聚了組織者、撰稿人、編輯及其他工作人員寶貴的心血。這些蘊含著激情和汗水的文章,已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出版物發行世界。

根據國家的發展規劃,我國的綜合國力在21世紀中葉將達到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必將有一個極大的飛越,呈現出嶄新的麵貌。出版物發行業作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將產生巨大的革新。因此,出版物發行業發展道路上機遇和挑戰並存,我區的出版物發行業一定要未雨綢繆,密切關注發行業變革的新動向,順應時代潮流,研究新情況,開拓新思想,發展新路子,占領行業發展的製高點,走不斷創新之路,以不負曆史的重托。

一、增強產業意識,堅定不移地走產業化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