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的公子,與後世的公子有較大的區別。
後世的公子,是對富貴人家子弟的統稱,宰相的兒子可以成為公子,縣令的兒子可以成為公子,地主商人的兒子可以成為公子,甚至平民百姓家的兒子,如果考上了個秀才,也有可能被叫作公子。
但是在春秋時期,諸侯統稱為公,諸侯之子才能叫作公子。
到了戰國時期,諸侯紛紛稱王,公子這一稱謂卻沿用下來。
有意思的是,鼎鼎大名的戰國四公子中,齊國的孟嚐君,趙國的平原君,魏國的信陵君都是貨真價實的公子,唯獨出國的春申君,不但不是公子,甚至連公室子弟都不是。
戰國四公子共同的愛好就是“養士”。千萬別以為,養這些門客,隻要好吃好喝侍候著就行了,吃喝當然要提供,但更重要的是尊重。
便如平原君,因他的一個小妾取笑了隔壁的瘸子,那瘸子便來求見平原君,請求平原君將那小妾的人頭砍下送給他。
平原君心裏忍不住好笑,微笑著答應了瘸子的要求。事過之後,他對左右門客說:“你們看看,這小子不過是一介平民,居然因為笑了他一下,就想要我殺死小妾,也太把自己當回事了!”
過了幾天,平原君便把這件事給忘了。瘸子也沒有再上門來要人頭。小妾仍然在府上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
可是一年多過去,平原君發現一個怪現象,他的門客不斷流失,不知不覺竟然已經走了一半多。
他百思不得其解,隻好向身邊的門客請教:“我對他們不薄啊!可他們為什麼都要離開我呢?”
大夥都不回答。平原君一再追問,終於有個人說:“還不是因為瘸子這件事?您無視別人的尊嚴,又出爾反爾,不遵守自己的諾言,大夥認為您重女色而不重人才,所以就離開您了。”
平原君這才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趕緊殺了那個女人,親自提著人頭上門去給瘸子賠罪。這之後,那些走了的門客才又漸漸回到他身邊。
但在作者我看來,用一個女人的人頭,換取那些門客尊重的,平原君做到倒有點草芥人命。這也難怪在戰國四公子中,他的聲名不如孟嚐君和信陵君,至於春申君,後話中會提到。
戰國四公子中,孟嚐君和平原君善於縱橫捭闔,春申君愛玩弄權術,信陵君的特長是兵法。
齊國孟嚐君在小學課本中,大家都知道他的雞鳴狗盜之事,但其實他除了有三千食客外,在戰國時期,他最大的風采莫過於從蘇秦手中接過合縱大旗,聯合東方六國,一起對抗強秦。
下次我將和各位嘮叨下這位孟嚐君,戰國第一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