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後記(1 / 1)

在曆史發展的長河中,不時出現一個個漩渦。這些漩渦逆曆史潮流而動,阻礙著曆史發展與前進的步伐。然而,人類曆史發展的腳步是不可阻擋的。雖然如此,在人類曆史發展過程中,往往伴隨著對局部文明的踐踏與毀滅,這就是曆史的辯證法。

我與學兄恩民幾乎有著同樣的學習與工作經曆:同樣就讀於遼寧大學曆史係,隻是他早我兩屆;畢業又先後留校機關從事管理工作,並腳前腳後一同到了遼寧大學出版社從事編輯工作。雖然管理工作和編輯工作與所學專業相距甚遠,但對於曆史學科的鍾愛對我倆來說可能今生也難以割舍了。

因此,雖說不上研究,但寫點曆史方麵的東西的想法卻一直縈繞在我倆的心中。

何謂冤案?東漢王充認為,“無過而受罪,世謂之冤”

(《論衡·讕時》)。《現代漢語詞典》將“冤案”一詞定義為“誤判的冤屈案件;被人誣陷,妄加罪名的案件”。

從曆史的角度看,人類步人階級社會以後,冤案也就與之相伴產生了。在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史中,其間的冤案充斥古今中外。古代冤案作為一種曆史現象,詮釋著人類曆史螺旋式發展的進程。

在林林總總的曆史冤案中,每個冤案的出現均有其曆史必然性。從世界古代曆史的角度探究冤案範圍過大,而從中國古代曆史中擇取具有代表性、較為典型、影響較大的冤案,同樣能達到見微知著的目的。誠如唐太宗李世民所說:“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基於此,也就有了現在這本《中國古代典型冤案》。

書稿完成於1991年。我們的老師、遼寧大學曆史係原主任王雅軒教授通讀了全部書稿,並不吝賜序。

本書的出版,得到了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副社長喬兵同誌的大力支持。同時,本書在寫作過程中參考借鑒了相關方麵的研究成果。我們謹向王雅軒老師、喬兵同誌和相關作者表示誠摯的謝意。

由於水平所限,書中錯漏之處尚請方家批評指正。

崔利波 祝恩民

200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