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彭陽縣委書記 王鳳剛
彭陽縣人民政府縣長 張佑昌
今年是深入貫徹落實中共十七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寧夏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起步之年,也是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彭陽曆史與經濟》在全縣人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認真實施“五個三”戰略、加快推進跨越式發展的征戰聲中,沐浴著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陽光雨露和大家見麵了。她的出版,益於今人、惠及後代,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無疑是彭陽史誌工作的一件喜事,是獻給新時代、新生活和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的一份珍貴禮物,具有重要的曆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彭陽曆史悠久,文化遺產豐富,但作為記載先民奮鬥曆程的史籍卻一直不為人們所重視。鑒於此,縣史誌辦公室的葉長青同誌,殫數年精力,廣征博采,悉心研究,編著了《彭陽曆史與經濟》一書,填補了彭陽縣有誌無史的空白,誠可喜可賀!
《彭陽曆史與經濟》立足於傳統文化,以科學發展為統領,實事求是的敘述了彭陽曆史與經濟的發展規律和曆程。全書近30萬字,分為曆史和經濟兩篇。曆史篇既是貫通敘述,又有重點辨析,數千年王朝更替、建置變遷、民族戰爭、人口遷徙,展卷即可全知。同時,亦可從曆史的演進中,真切地感受到勤勞樸實、富於智慧的彭陽人民生生不息、頑強拚搏的精神風貌。經濟篇既全麵的概括了彭陽從先秦至民國的經濟狀況,又以詳今略古的手法展現了當代經濟發展的策略和成就,論述公正,觀點新穎,見解獨到,字裏行間折射出彭陽人“勇於探索、團結務實、鍥而不舍、艱苦創業”的時代精神。書中有多篇論文曾獲自治區、固原市史誌類和經濟類優秀論文獎,也被區內外刊物多次轉載,引起極大反響。
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具有“資政、存史、育人”的文化軟實力愈來愈顯得重要。挖掘、整理彭陽特有的寶貴曆史文化遺產作為鄉土教材,旨在宣傳、推介彭陽悠久的曆史、燦爛的文化和輝煌的業績,向廣大群眾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並以此激發人們熱愛彭陽、建設彭陽的熱情。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彭陽曆史與經濟》從不同階段、不同角度、不同側麵記載和反映了彭陽曆史文化和經濟發展成就,內容豐富翔實,語言質樸生動,情感熾熱飽滿,不雕不琢,不掩不飾,是一份可讀性較強的史料,為人們進一步了解彭陽開啟了新的窗口。
當前,彭陽正處在最佳的曆史機遇期,實現“山變綠、水變清、地變平、人變富”目標,進而建設“山川秀美、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的生態型新彭陽,必須積極吸收人類所創造的一切優秀文化成果,必須不斷地研究、發掘本地的曆史,弘揚本土文化,構建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增強凝聚力。希望《彭陽曆史與經濟》能起到這樣一種作用。
2008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