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成長(1 / 1)

成長是人生的痛,生命因能在這痛楚中品味出無奈而顯得成熟,而在無奈中領悟真諦的那一刻,人們終於可以輕輕地說:“生活就是這樣。”

60年,一個輪回,需要回味的太多。

國家的曆史也有成長的酸楚和艱辛,記錄它們是在關照自身,是在品味千千萬萬與自己一起經曆那段歲月的生命曆程。

共和國從她成立的第一天開始,就將自己的成長寄托在浸染著數千年中華文明熏陶的偉大人民身上,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披荊斬棘默默前行。近現代以來飽受屈辱的國人將沉甸甸的往昔歲月置於堅強深情的心頭,將陽光般的建設熱情施於滿目瘡痍的家園,將曾經的血淚咽下,將燦爛的笑容展開。共和國60年的曆程就是這樣開始的,她的成長就是那些燦爛笑容後偉大靈魂的跋涉。

人們是該記下曆史的點點滴滴以便了解一個完整的曆史,可是那些數字和事實顯得有些過於呆板和倉促,因為它們背後的鮮活可能被遮蓋。

曆史與現實,過去與現在,當下與將來,正是在這前前後後、千絲萬縷、錯綜複雜的關聯中,人們才能明白一個數字背後的故事,一段記錄後麵的精彩。

60年裏,從天安門城樓的開國大典到國民經濟的迅速恢複,從如火如荼的大躍進到騰空萬裏的太空衛星,從飽經風霜的“文革”陰影到撥亂反正的改革之春,從開創百業的新紀年到享譽世界的製造中心,從加入經濟交流的世貿組織到承辦舉世矚目的奧運會,多少風雲在此上演!

從開創者毛澤東到最後一位大儒梁漱溟,從倔強的顧準到堅強的林昭,從深情的食指到激情的遇羅克,從國手容國團到體操王子李寧,從總設計師鄧小平到中關村柳傳誌,從神槍手許海峰到小巨人姚明,從靈動的顧城到悲愴的海子,多少悲喜孕育其間!

從人民公社到聯產承包,從分田到戶到自由轉讓,從徐水到大寨,從小崗村到華西村,從貧窮到小康,從交公糧到取消農業稅,從官廳水庫到三峽大壩,從紅旗渠到南水北調,從“貧油國”到大慶油田,從自力更生到世界村,多少歲月彼此更迭!

在這紛紜變幻、蕩氣回腸的事件後麵又有怎樣一段沁人心脾、難以忘懷的陳年往事?

共和國所經曆的每一個年頭都有著說不完的人和事,即便隻是將一年中發生的事完完全全記錄下來恐怕也無法辦到,在這千頭萬緒中找到足以代表365個日夜的努力勢必不能麵麵俱到。不過,正如成長中有著特殊的日子和人物作為一個個標記,以此幫助人們記錄下一個完整的脈絡,共和國的60年也有這樣的特殊日子和人、事,它們基於所處的時代,從而標示出那個時代的特征。60年的梳理和認真細致地描述將把這段不長的曆史記憶娓娓傾訴。

國家命運的變化影響著每個個體的沉沉浮浮,而個人命運的坎坷也定會昭顯時代的洶湧。正因為個人的成敗、得失、生死與國家的盛衰、進退、興亡彼此交織,才能演繹出如此波瀾壯闊的畫卷,這是一幅從四萬萬到十三萬萬的人們共同在60年裏描繪的鋪滿了960多萬平方公裏土地的宏大畫卷。

用年月日記載的曆史是從高空俯瞰,雖然事事皆曆曆在目,卻失於生動,而這本編年體的《共和國記憶60年》試圖將人們從高空看到平麵的視角帶入畫卷之中。一起越過山川和河流,走近去看那些立體的人、鮮活的事。親身去感受、去撫摸“就在身邊”的跳動著的時代脈搏。

書中的人物並非個個都是大名鼎鼎、聲名顯赫,甚至正是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在曆史中的命運更能令人體會在流逝的歲月中真切的光陰,而那些看似遙遠的偉人、名人其實也脫不開世間的喜怒哀樂、人生的悲歡離合。如果說所謂的“大人物”的高瞻遠矚是一個時代的典型代表的話,那麼,那些“小人物”的命運浮沉就是一個社會的非典型標記。

以這些典型與非典型的人與事彼此映照,如果確實勾畫出了一幅較為鮮活的60年間的共和國記憶,那麼本書的使命也就基本完成了。

1949年,中國的未來正從太行山與華北平原交彙處的一個風光秀麗、水土肥美的安靜小山村——西柏坡裏靜靜地走來……

孟雲劍

2008年10月20日